輝縣百泉孔廟
http://m.b6man.com 添加時間:2017/4/10 16:46:15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孔廟的前身是“呂公堂’',堂內(nèi) 祭祀的是輝縣令呂光化。位于蘇門山陽半山腰處,約建于明代嘉靖年間。崇禎癸末年(1643),輝縣人冀應(yīng)熊(崇禎壬午年舉人)將呂公堂擴建,改為“孔廟”。在蘇門山上建孔廟,是有其深刻寓意的!墩撜Z·八佾》中記載,孔子的弟子冉求有一天告訴孔子說,季氏準備去泰山祭天。孔子聽了,非常擔(dān)心的說:“求啊!泰山是隨便去祭祀的嗎?那可只是功德顯赫的帝王和諸侯才有資格祭祀的,它可不是一般的去處!”這是強調(diào)泰山的地位之高。后來孔子成為儒家祖師,封建統(tǒng)治者把他奉為圣人,認為孔子是至高無上,建廟奉祀孔子,也只有泰山才可以相匹配。但如果在輝縣祭祀孔子,總不能跑到泰山去修廟吧?因此就瞄上蘇門山了。因為蘇門山在當時為天下名山,在輝縣境內(nèi),蘇門山就好比是泰山。在蘇門山建孔廟,同樣也是至高無上的。這是其一。其二,《論語·子罕》中記載,一次,孔子站在河邊,喟然長嘆:“逝者如地流著。而蘇門山前滾滾南流的百泉水,正如同孔子所說的“逝者如斯”。如此契合的意境,想當初冀應(yīng)熊在此建孔廟時,是不會不將上述因素考慮在內(nèi)的。于是,蘇門山上便有了這座孔廟。
孔廟呈四合院形式。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建筑面積300平方米。規(guī)模不大,但格局完整。現(xiàn)存建筑有大成殿三間,東,西兩廡各三間,“戟門”三間“子在川上”牌坊一座戟門前有一百多級青石臺階,沿著臺階上去,可直達廟內(nèi)。另外原來還有觀河廳三間、仰止廳三間和欞星門一座,因年深日久,風(fēng)侵雨蝕,現(xiàn)已不復(fù)存在,F(xiàn)在的建筑保存較好。
該牌坊為四柱三間形式,通寛6.40米,柱高4.5米。石柱上刻有云龍花紋,中間兩柱前后抱鼓石上各放一尊石刻獅子,柱子橫額之上兩側(cè)各放置石刻超天吼一只;明間橫額石坊上刻有“子在川上”四字,是取《論語》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之句意。兩次間的橫額上分別刻有“參天”、“兩地”的說法來源于《易經(jīng)》,易經(jīng)中的陰陽學(xué)說認為“參(讀san)代表著“天”兩(即二)”代表著“地”,將“三天”、“兩地”用在這個石牌坊上,是說孔子的大德可與天地相比。
(作者: 責(zé)任編輯:笑宇)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