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叫他是杜牧呢?
http://m.b6man.com 添加時間:2017/4/10 16:16:30 來源:漯河市旅游局 點擊次數(shù):
很早我就想寫杜牧。想起他,我就會想起崔健的《假行僧》。
我要從南走到北,我還要從白走到黑
我要人們都看到我,但不知道我是誰!
杜牧一生,去過很多地方。一開始,確實沒有人知道他是誰。
唐文宗大和二年(公元828年),杜牧考中進士,時年26歲,正所謂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盡長安花。杜牧不能免俗,某日隨眾人來到當時著名的賞花景點曲江,路上遇到一位托缽乞討的老僧。攀談之下,老僧竟是位雅人,詩辭歌賦,無所不通。當老僧問及杜牧尊姓大名,杜牧不禁扭捏起來。原來他23歲便寫《阿房宮賦》,名滿天下;現(xiàn)在又中了進士,長安城無人不知。“老和尚知道我是誰的話,想必會很緊張吧!”杜牧這樣想著,把自己的名字告訴了老僧。
沒想到,老僧只是“哦”了一聲,便再無下文。很顯然,“杜牧”二字對他而言,沒有任何意義。杜牧郁悶之余,揮筆寫下這樣一首詩:
家住城南杜曲旁,兩枝仙桂一時芳
老僧都未知名姓,始覺空門氣味長
長安杜家,宦海名門。杜牧的曾祖杜希望,乃是唐玄宗時期名臣;祖父杜佑,官至宰相。到了杜牧這一代,官是做得不如先祖大了,但是以杜牧的名聲,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無奈老僧有眼不識泰山,冷落了這位才華橫溢的官二代,才不禁嗟嘆:佛門子弟,目空一切啊!
大和七年(公元833年)四月,杜牧從江西團練府巡官任上來到揚州,擔任淮南節(jié)度使牛僧孺的秘書。
此時的杜牧,雖然已經(jīng)在官場上浸淫了五年,表面上循規(guī)蹈矩,內心卻依然狂放不羈。湊巧揚州又是個繁華城市,花花世界。這位一把手身邊的紅人,白天辦公,晚上便溜出去瞎逛。所謂瞎逛,其實就是流連于青樓。原來杜牧唯恐別人不認識自己,到了這里卻又生怕人家認出自己,所以每次都是青衣小帽,獨自去偷歡。被問起尊稱,只說姓杜;若纏著他問名字,便說名甫字子美,總之沒個正經(jīng)。
興許是保密工作做得好,杜牧在揚州混了兩年,也沒捅出任何漏子。到了大和九年(公元835年),朝廷居然下了一紙調令,要他回京擔任監(jiān)察百官的御史!
臨行時候,牛僧孺設宴為杜牧餞行,對他說道:“你能力超群,辦事得力,大家有目共睹。有句話你可能不愛聽,但我必須提醒你:不要經(jīng)常熬夜,對身體不好。”杜牧不以為然地回答:“我會注意的,這點小事,不勞大人操心。”
牛僧孺便笑笑,命人端出一個小匣子,囑咐他回去再打開看。杜牧回到住處,打開匣子一看,不禁淚流滿面。
原來,牛僧孺知道杜牧喜歡出去玩,擔心他在外面遇到危險,偷偷派一隊士兵,穿上便服暗中保護他。這個匣子里裝的,全是士兵回來的密報,上面寫著:“某夜,在某家喝酒,無恙。”或是“某夜,于某家,無恙。”兩年下來,足有三四百份之多。牛僧孺的愛才之心,由此可見一斑。后來,杜牧回憶起在揚州的生活,感慨萬千,寫下一首著名的遣懷之詩: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很快,杜牧就揮揮衣袖,從揚州飛到長安,又從長安飛到了洛陽。
某日,洛陽有位姓李的大官在家里大擺宴席,招待賓客。因為杜牧的身份特殊,不敢請他赴宴。杜牧聽說李家歌妓色藝雙全,為洛陽第一,便厚著臉皮托人去告訴李某,說他想來。李某不得已,只好派人去請他。當時宴會已經(jīng)開始,侍酒的歌舞女郎多達上百人,個個國色天香,技藝精熟,堪比天上人間。三杯酒下肚,杜牧便問李某:“聽說有位紫云姑娘,不知是哪位?”
李某指給他看。杜牧看了半晌,大聲贊嘆道:“真是名不虛傳!我說老李啊,這么好的姑娘,你應該送給我才對啊!”此言一出,滿堂皆笑。身為主人的李某,也只能低著頭,笑而不語。杜牧自覺失態(tài),自罰三杯,借著酒興寫下一首詩:
華堂今日綺宴開,誰喚分司御史來?
忽發(fā)狂言驚滿座,兩行紅粉一時回
詩寫得很直白:華麗的廳堂上正舉行盛大宴會,是誰不識時務把我請來了,忽發(fā)狂言嚇壞了滿座賓客,連兩邊的粉紅女郎都一起回頭驚奇地看著我。
無禮,真是無禮?墒,誰叫他是杜牧呢?在唐朝,一個能寫下“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等詩句的人,就算無禮,也會被人原諒吧!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笑宇)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