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人守關(guān)圖聶劍帆畫
西晉末年到十六國時期,北方大亂,列國爭戰(zhàn)于韓盧道,大量漢人逃到南方。北魏戡定關(guān)中和中原,由巴人集團鎮(zhèn)守韓盧道。巴人分居韓盧道各城邑,成為此地的主體民族。巴人在穩(wěn)定北魏政局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北魏戡定韓盧道
兩漢時,韓盧道為軍事要道,周亞夫平定吳楚七國之亂,走的是韓盧道;赤眉軍進入長安,走的也是韓盧道。漢武帝時,移函谷關(guān)于新安縣東,廢秦函谷關(guān)為弘農(nóng)縣(今靈寶),置弘農(nóng)郡,轄宜陽(治今韓城鎮(zhèn))、弘農(nóng)、盧氏、上洛(今商洛市)等11個縣。
西晉末年到十六國時期,天下大亂。北魏在十六國爭雄中異軍突起,攻取黃河以北和關(guān)中之地。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于泰常八年(公元423年)十一月,即位稱帝。他雄才大略,其戰(zhàn)略目標是奪取中原,然后一統(tǒng)天下。
在中原地區(qū),漢人建塢壘以自保,不少“胡人”豪強割據(jù)一方,暗通東晉,其中最大的“胡人”集團是上洛的巴人集團。
巴人是一支很古老的部族,豫、陜、鄂交界處的丹水、丹山為巴人的宗地,后來巴人遷往西南。漢末張魯割據(jù)漢中,有不少巴人歸附,曹操平定漢中,巴人降之,被安置于弘農(nóng)郡,以上洛縣最為集中。北魏太武帝時,上洛的巴人集團有多個部落,以泉景言部落最為強大。這個部落,與西晉皇室有密切關(guān)系,東晉開國后,仍遣人到東晉朝貢。北魏太延五年(公元439年),東晉已滅亡近20年,北魏已占領洛陽、關(guān)中,于是泉景言率部投降北魏。至此,北魏戡定韓盧道。
巴人分居韓盧道
泉景言帶領的巴人集團歸附后,北魏太武帝立即率兵進占上洛,橫掃弘農(nóng)郡,在上洛設洛州,統(tǒng)轄原弘農(nóng)郡的上洛、盧氏等8個縣,同時設宜陽郡,統(tǒng)轄原弘農(nóng)郡的宜陽縣、新安縣(縣治在今澠池境)、東亭縣(縣治在今嵩縣境),任命泉景言為建節(jié)將軍、宜陽郡守。也就是說,從宜陽到盧氏以東的韓盧道及新安、嵩縣一帶,都歸泉景言管理。泉景言帶其部落萬余家,分居于這些地區(qū)。
從西晉八王之亂以來的150年中,戰(zhàn)亂不止,漢人大量南遷,中原地區(qū)人口流失十之八九。巴人集團的進入,使以宜陽為中心的韓盧道人口大增,巴人成為這個地區(qū)的主體民族。10年后,南朝的劉宋帝國北伐,攻占盧氏、金門塢、高門城,兵退時,進行了最后一次移民。這次漢人南遷后,韓盧道基本無漢人,幾乎全為巴人。
按照《北史·泉企傳》和《周書·泉企傳》的記載,泉景言去世,其子泉安志世襲為建節(jié)將軍、宜陽郡守。兩書記載,北魏宣武帝時,泉安志卒,他的兒子泉企才九歲,仍被任命為建節(jié)將軍、宜陽郡守?梢灾,從北魏太延五年(公元439年)始,直到北魏宣武帝時,泉氏已世居韓盧道三代,60余年。其間,經(jīng)歷了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和漢化改革。
這時,巴人的政治、軍事中心是宜陽,而留在上洛的巴人各部落逐漸失控。宣武帝去世,孝明帝繼位期間,北魏北方六鎮(zhèn)發(fā)生叛亂,迅速蔓延到關(guān)中。南朝貴族蕭寶夤(yín),因國內(nèi)動亂逃到洛陽,被北魏收留,這時,受命率軍入關(guān)平叛,蕭寶夤征戰(zhàn)數(shù)年而無功,卻于孝昌三年(公元527年)與叛軍及上洛巴人勾結(jié),稱帝反魏,改年號為隆緒元年,設立百官,并控制了洛州。
瞎巴三千平叛亂
大臣董紹上書孝明帝,欲與泉企率領在宜陽的巴人兵團前去平叛,他的奏折上說:“臣當出瞎巴三千,剿滅叛匪。”孝明帝問大臣徐紇:“巴人真是瞎子嗎?”徐紇回答:“巴人勁勇,無所畏懼,并非真瞎!”孝明帝大笑,命令泉企帶巴人兵團從速平叛。泉企率巴人兵團,順韓盧道西行,攻克盧氏、武關(guān)、上洛,平定上洛巴人的叛亂,又與董紹進兵長安,擒殺蕭寶夤。
蕭寶夤兵敗不久,孝明帝卒,孝莊帝即位,泉企回師宜陽。南朝梁軍攻打淅州(今淅川縣),孝莊帝任命泉企為淅州刺史,帶巴人兵團南下。同時,任命泉企的兒子泉仲遵為宜陽郡主簿,泉仲遵當年才十四歲。泉企帶巴人兵團到達淅州,大破梁將王玄真,又擊滅土豪楊羊皮,于是威震淅州。
幾年后,北魏大亂,軍閥高歡控制了北魏政權(quán),北魏孝武帝欲西去關(guān)中,任命泉企為洛州刺史。不久,孝武帝從宜陽西遷,泉仲遵帶部眾護駕西遷,高歡追趕,泉企于洛州接應,高歡膽怯而退。
高歡另立新君,遷都于鄴城,北魏分裂為東魏、西魏。三年后,高歡命大將高敖曹攻伐洛州,城陷,泉企被俘,押至鄴城,不屈就義。其子泉仲遵攻殺東魏洛州刺史,光復洛州,又屢見奇功,成為西魏一代名將。
從北魏戡定中原開始,巴人泉氏世襲宜陽郡守,直至北魏滅亡。在此期間,禪宗首祖達摩來此弘法,千佛寺石窟也于此時開鑿。1963年11月,在宜陽三鄉(xiāng)后院村,發(fā)現(xiàn)一處北魏時期的古錢窯,出土銅錢300多公斤。這些都是韓盧道社會安定、經(jīng)濟文化昌隆的表現(xiàn)。
巴人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木蘭辭》就是巴人的民歌。木蘭就是巴族女英雄,其故里就在韓盧道上。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