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天卻在頭上戴個大盆子,這樣能看到嗎?當然看不到。“戴盆望天”的引申義,就是目的和行動相悖,愿望永遠不可能實現(xiàn)。
歷史上,“戴盆望天”有兩個出處。一個是司馬遷的《報任少卿書》:“仆以為戴盆何以望天,故絕賓客之知,亡家室之業(yè)……”
另一個是《后漢書·第五倫傳》:“苦身待士,不如為國,戴盆望天,事不兩施。”
咱們今天要講的,是“第五倫版”,因為跟洛陽有關。
典故的背景是這樣的:東漢章帝即位后,對母親馬太后的幾個兄弟十分照顧,讓他們居于要職,從而使得洛陽的官員們紛紛依附于馬家。
時任司空的第五倫對此極為反感,認為太后家族勢力過大,于國于民都不好,于是上書漢章帝,要求削弱馬家的勢力。
他在奏章中舉了光烈皇后陰麗華和漢明帝的做法:“(光烈皇后)雖然很愛家人,但還是讓弟弟陰就離開京城,回到自己的封國,將另一個弟弟陰興的門客或流放或趕走。后來的梁家和竇家,因為不檢點,都有人犯法,明帝即位以后,對這些人進行了誅殺,從那以后,洛陽城中不再有手握大權的外戚。明帝又告諭諸家外戚說:‘辛苦交結士人,不如一心報效國家。既戴上盆子,又要望天,事情無法兩全。’”
可惜,漢章帝雖然知道第五倫忠誠,卻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第五倫不但忠心耿耿,還一心為民、大公無私。
他任會稽太守時,親自鋤草喂馬,讓妻子下炊做飯,得到的俸祿,只留下一個月口糧,其余全部低價賣給貧苦百姓。
當時會稽有一個惡俗,就是百姓常常殺牛祭神,歷任太守都不敢禁止,第五倫到任發(fā)布文書,誰再胡亂殺牛嚴懲不貸。濫殺被制止,生產(chǎn)力得到保護和恢復,當?shù)匕傩盏纳钪饾u安定下來。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