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黃大王 治水留美名(伊河故事9)
http://m.b6man.com 添加時間:2016/12/20 10:44:20 來源:洛陽市旅游局 點擊次數(shù):
清乾隆年間,去世70多年的黃守才被皇帝敕封為“靈佑襄濟王”,并祀“金龍四大王”,開始真正地走上神壇,人稱黃大王。后來,嘉慶、咸豐、光緒等皇帝也紛紛追封他,還在王莊村西兩三公里處建起黃大王廟,年年祭祀。時間久了,這個地方就被人們稱為黃大王廟村,簡稱黃廟村。
今天,夾河灘人對黃大王仍有深厚的感情,比如相傳臘月十四是黃大王的生日,每年此時,王莊村和黃廟村的人都會為他慶生,搭臺唱戲。人們用這種方式祈求平安,表達對治水英雄的敬意。
是啊!夾河灘人經(jīng)歷的水患太多了,遠的不說,僅民國時期就有數(shù)次特大水災(zāi),“平地洪波深丈余,田禾村廬,盡付東流”。其中,最嚴(yán)重的一次發(fā)生在1935年7月,當(dāng)時連日大雨,伊、洛河水泛濫,不僅夾河灘人受災(zāi),連偃師老城也全部被淹,上!冻繄蟆芬浴顿葞熽懗痢窞轭}報道了這一消息。在這種時候,當(dāng)?shù)厝嗽跄懿粦涯铧S大王呢?
“老黃爺”的煙火氣
前天上午,我去了一趟岳灘鎮(zhèn)王莊村和黃廟村,尋訪黃守才的蹤跡。
王莊村地處伊河北岸,村中有黃大王寶殿,村口有“黃大王故里”石碑。64歲的村民賈金耀說,這就是以前黃守才生活過的地方。
“關(guān)于黃守才的傳說有很多,大人孩子都知道一些。傳說黃守才去世前特意告訴兒子們,他去世后不管怎樣都不要動他的身體。結(jié)果有個兒子看他鼻涕流出很長,忍不住上前幫他擦掉了。因為動了這一下,他的后人中再也沒有出過治水奇才。”賈金耀說,原來的廟拆掉了,現(xiàn)在的黃大王寶殿是后來重建的。
“最熱鬧的是每年臘月十四,外地來的人很多。”他說。
黃廟村在王莊村西,因黃大王廟而得名。在這里,77歲的李素娥證實了賈金耀的說法。
“每到臘月十四前后,我們村都會搭臺唱三天大戲,來的人多著呢!”李素娥說,她和80歲的何群英等人輪流值班,拿著黃大王廟的鑰匙。到給黃大王慶生的時候,外地來的人很多,他們一般先去王莊村祭拜,然后到黃廟村看戲、吃飯。
“不管來多少人,我們都免費管吃住。”李素娥說。
她稱黃大王為“老黃爺”。“廟里原來的‘老黃爺’像是檀木做的,后來廟拆了,像也沒了。現(xiàn)在的廟是后來重建的,又重新塑了像。不過,廟前的石獅和石碑還是老物件。”她說。
黃守才來自民間,即使登上神壇,仍充滿了煙火氣。夾河灘人一直惦記著他,真好。
[1][2]
(作者:張廣英 責(zé)任編輯:12301-3)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