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賢相,首推趙鼎。”趙鼎在北宋末年曾擔任洛陽令,南宋紹興初年曾兩度為相。他為相時,處理軍國大事顯示出非凡的才能,使南宋一度出現中興局面!端问贰吩u價趙鼎“論中興賢相,以鼎為稱首”。
趙鼎一生忠貞愛國,剛正不阿,他對后輩的家教也十分嚴格,專門訂立了《家訓筆錄》,訓導子孫要立身忠孝、勤儉守業(yè)。
出仕洛陽推崇“洛學”
趙鼎,字元鎮(zhèn),生于北宋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解州聞喜(今山西聞喜)人。4歲時,其父去世;母親樊氏乃大戶人家出身,素有才學,在含辛茹苦撫養(yǎng)趙鼎的同時,還親授他經史之學,使他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在樊氏的教導之下,趙鼎得以“通經史百家之書”,為日后從政打下了基礎。
北宋崇寧五年(公元1106年),趙鼎中進士第,隨后出任河南府洛陽令。任職期間,趙鼎理政有方,政績突出。
洛陽是當時全國的文化中心,設有全國最高學府國子監(jiān),名相大儒云集于此。洛陽還是“洛學”的發(fā)源地。“洛學”以儒學為核心,將佛、道融入其中,旨在厘清天理與人欲的關系,規(guī)范人的行為。
趙鼎篤信“洛學”,出任洛陽令為其研究“洛學”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后來,趙鼎在南宋初年與宰相張浚一起推崇“洛學”,引擢“洛學”之士,為“洛學”的復興吹響了號角。
南宋高宗時,趙鼎兩度任宰相,他和岳飛一樣力主抗金,反對議和,被稱為南宋中興賢相之首,與李綱、胡銓、李光并稱為南宋四名臣。
家教嚴格力倡廉勤
趙鼎十分重視對子女的早期教育,反對溺愛孩子,家教十分嚴格。
“廉”“勤”最為趙鼎所重視,他強調“凡在仕宦,以廉勤為本,人之才性,各有長短,固難勉強,唯廉勤二字,人人可至”,訓導子孫廉潔從業(yè)、勤儉守業(yè),規(guī)劃生計。
趙鼎強調養(yǎng)德修身,并把戒除惡習放在首位,強調“子孫所為不肖,敗壞家風,仰主家者集諸位子弟堂前訓飭,俾其改過,甚者影堂前庭訓,再犯再庭訓”。告誡子孫千萬不要沾染賭博、酗酒、游手好閑、搬弄是非等不良習性,并要求知錯能改。
趙鼎一再叮囑家人要謙恭、寬厚,認為廉勤是對己的準則,和順是待人接物的準則,“與人和則可以安身,可以遠害矣”。
趙鼎一生忠貞愛國,他認為“忠”是為官者最重要的品質,并教育子孫后代若為官則忠于職守,敬畏崗位;要忠于朝廷,報效國家;要忠于祖訓,承繼宗功祖德;不要追名逐利、錙銖必較。
正身率下治家嚴謹
趙鼎十分重視家風建設,為了能讓子孫后代遵守家規(guī)家風,他專門訂立《家訓筆錄》,教育子孫恪守道德,增長學識,正心修身,“子孫世守之,不得有違”。
《家訓筆錄》強調嚴謹治家,條款具體,如家庭成員口糧分配,“五歲以上,給三分之一;十歲以上,給半;十五歲以上,全給”。還指出家長要持心公平,子女婚嫁資送要有統(tǒng)一的定數。這些規(guī)定便于操作,減少了矛盾,保證了家人之間的和睦。
司馬光在《家范》中對子孫輩的首要要求是孝。趙鼎在《家訓筆錄》第一條就提出“司馬溫公《家范》,可各錄一本,時時一覽,足以為法,不待吾一一言之”,要求子孫以孝悌為先。
趙鼎認為,長輩的言行對后輩的影響尤為深刻。他在《家訓筆錄》中指出“唯是主家者持心公平,無一毫欺隱,乃可率下。不可以久遠不慎,致壞家風”,強調家長要以身作則、正身率下、憎愛不偏。
趙鼎認為節(jié)儉是人最高尚的行為,《家訓筆錄》強調,“古今遺法,子弟固有成書,其詳不可概舉,唯是節(jié)儉一事,最為美行。司馬溫公《訓儉文》,人寫一本,以為永遠之法”,希望儉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代代相傳。
在趙鼎的嚴格規(guī)范和教育下,趙氏后裔無不以家規(guī)家訓為立身做人之本,形成了忠孝、廉勤、清白的好家風。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