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羹還是老開封
http://m.b6man.com 添加時間:2016/4/25 9:14:16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少年時代我只知道有湯而不知道還有羹,待客用的“湯匙”我們那里叫“條羹”,就像把醋喊作“忌諱”一樣,貌似很有學問的樣子。一直以為湯和羹是不同的食物,后來讀到了《閑情偶寄》才得知原來它們是一家。簻锤畡e名也。羹之為名,雅而近古;不曰羹而曰湯者,慮人古雅其名,而即鄭重其事,似專為宴客而設(shè)者。
羹是與飯相搭配的,無羹就不能下飯。幾千年的老開封本身就是一鍋熬了八個朝代、添加歷史現(xiàn)場、留存文化記憶的老湯。至今,在街頭隨處可見的仍然是各式各樣的湯的招牌。黃河本身就是一黃湯,黃河文明孕育的中原文化則更是湯濃味厚,乃其他地方所不及也。
到宋代去吃羹
《說文解字》說:“五味和羹也。”五味和羹,在肉中加上菜、醋、醬、鹽、梅5種調(diào)料。估計古人喜歡吃羊肉,所謂“羹”不就是上面一只羔羊下面一個美字嗎?羊肉好吃,羊肉多燉湯,至今開封還有很多羊肉湯鍋。
大宋南遷,不僅僅是人才,還有諸多的美食也到了江南。久居?xùn)|京的宋五嫂南逃,同小叔在西湖邊以捕魚為生。一次,小叔淋暴雨患重病臥床不起。當日宋五嫂正為其煮魚燒蛋,不料官丁進村抓丁造皇宮。宋五嫂為小叔向官丁苦苦哀求,不慎碰翻了灶上的調(diào)味瓶。待官丁走后,鍋中魚蛋已成羹狀。小叔食之覺得異常鮮美,胃口大開,很快康復(fù)。隨后人們爭相效仿,并稱之為“宋嫂魚羹”,因其色澤黃亮,鮮嫩滑潤,宛若蟹羹,故又名“賽蟹羹”。后遇宋高宗乘船游西湖,與宋五嫂相談,她便端出魚羹,高宗思鄉(xiāng)情懷油然而生。高宗對魚羹贊譽有加,并賞賜文銀百兩給宋五嫂。從此,宋五嫂魚羹就這樣傳開了。宋五嫂魚羹是用鱖魚或鱸魚蒸熟后,剔去皮骨,添加配料燴制而成。其形狀、味道頗似燴蟹羹菜,故又稱“賽蟹羹”。此羹呈鮮黃色,鮮嫩滑潤,味道鮮美。多年之后,俞平伯在《雙調(diào)望江南》中寫到:“樓上酒招堤上柳,柳絲風約水明樓,風緊柳花稠。魚羹美,佳話昔年留。”前面描寫西湖樓外樓,后面的“魚羹美”,就是“宋嫂魚羹”了。
蘇東坡不僅創(chuàng)制了東坡肉,還創(chuàng)作了東坡羹。“東坡羹,蓋東坡居士所煮菜羹也,不用魚肉,五味有自然之甘。其法:以菘,若蔓菁,若蘆菔,若薺,皆揉洗數(shù)過,去辛苦汁,以生油少許涂釜緣及瓷盌,下菜湯中,入生米為糝……”將大白菜、大頭菜、大蘿卜等揉洗干凈,切成寸段,生姜洗凈切塊,粳米淘凈一起放入砂鍋,加水煮成菜羹。蘇東坡還記載了一種用山芋與米做成的玉糝羹。南宋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記載了玉糝羹的另一個版本:一天晚上,蘇東坡與其弟蘇轍喝酒,喝得十分暢快。酒喝多了,就把蘿卜敲碎煮爛,也不用別的佐料,直接放進米粉熬的糊中,調(diào)成羹來吃。吃著吃著,蘇東坡忽然放下筷子,撫摸著桌子贊嘆:如果不是印度舶來的酥酡,世上哪會有這樣的好味道。無論是用蘿卜與粳米粉組合做的東坡羹,還是用山芋與粳米粉組合做的玉糝羹,都是人間美味啊!
蘇軾做的羹不過是素食,蔡京則很奢侈,徽宗時奸相蔡京吃一碗羹要殺鶉數(shù)百只,不但殘忍,而且土豪。
還有一種食物叫做粥,粥其實也屬于羹或者湯一類,羹加肉了,粥比湯稠,都屬于流食,養(yǎng)生健胃。在宋代,喝臘八粥的習俗已經(jīng)頗為盛行。吳自牧《夢粱錄》云:“十二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shè)五味粥,名曰臘八粥。”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二月初八日,諸大寺作浴佛會,并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一名佛粥。”臘八粥不僅在寺院煮食,民間也很盛行。周密《武林舊事》說:“八日,則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食粥養(yǎng)生,自古以來好此者甚眾。宋代詩人陸游晚年喜粥,曾賦詩曰:“世人個個學長年,不知長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可知他視粥為珍品。
宋代時,粥膳養(yǎng)生較之前代有了更大的發(fā)展與進步。不僅更為普遍,同時也積累了寶貴的粥膳食療方。例如《太平圣惠方》第96和97卷的“食治門”,記載了129種粥膳食療方,《圣濟總錄》中也記載了100多方,《養(yǎng)老奉親書》中則收集了數(shù)十方適合中老年人養(yǎng)生長壽的粥膳食療方。在這些書籍收錄的粥膳食療方中,有些配方至今仍在沿用。
東京瓠羹最出名
筆者在閱讀宋代筆記的時候不斷見到關(guān)于瓠(hu)羹的記載,都說瓠羹店以徐家瓠羹和史家瓠羹最出名。什么是瓠羹?就是用瓠菜做成的菜羹!洱R民要術(shù)》載:“作瓠菜羹法:用瓠葉五斤,羊肉三斤,蔥二升,鹽蟻五合,口調(diào)其味。”南渡舊臣袁褧在《楓窗小牘》回憶東京繁華:“舊京工伎,固多奇妙。即烹煮磐案,亦復(fù)擅名,如王樓梅花包子、曹婆肉餅、薛家羊飯、梅家鵝鴨、曹家從食、徐家瓠羹……”《東京夢華錄》記載了大內(nèi)東南角的“徐家瓠羹”店、大內(nèi)西側(cè)的“史家瓠羹”以及州橋西側(cè)有“賈家瓠羹”。其中“史家瓠羹、萬家饅頭,在京第一” 。所謂的“瓠羹店”,專售各種菜羹,兼賣煎豆腐、煎魚、煎鱉、燒菜、燒茄子等菜肴。“此等店肆乃下等人求食粗飽,往而市之矣”(《夢粱錄》卷一六《面食店》)。其實不然,宋徽宗就喜歡吃瓠羹,每逢春節(jié)的時候,在規(guī)定的時間和規(guī)定的地點到皇宮兜售的各色小吃中,他最喜愛的小吃是“周待詔瓠羹,貢余者一百二十文足一個,其粗細果別如市店十文者”?磥砣雽m的食品不亞于景區(qū)的食品啊,120文錢買的周待詔瓠羹,和外面10文錢賣的大小差不多,估計差別在味道吧,要不宋徽宗怎么如此喜歡呢?
宋代食店,從其經(jīng)營的食品特色來看,可分為分茶店、羊飯店、南食店、訖髓店、菜面店、素食店、衢州飯店等數(shù)種。筆者把與羹有關(guān)的店梳理如下:“分茶店”是食店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種,由于它又是一種綜合性的食店,因此時人又往往將面食店統(tǒng)稱為“分茶店”。所謂“分茶”,即指食品、菜肴,“大則謂之分茶”!秹袅讳洝肪硎睹媸车辍份d:“若曰分茶,則有四軟羹、石髓羹、雜彩羹……石肚羹、豬羊大骨、雜辣羹、諸色魚羹、大小雞羹、攛肉粉羹、三鮮大熬骨頭羹……”“羊飯店”是一種以經(jīng)營北方菜肴食品為主的飯店。店內(nèi)除出售米飯外,還兼賣酒。顧客如沒有多少吃飯時間,則先上頭羹、石髓飯、大骨飯、泡飯諸類的飯食。“素食店”又稱“素食分茶店”,出售的菜肴有頭羹、雙峰、三峰、四峰、筍辣羹、雜辣羹、白魚辣羹飯。“衢州飯店”,又稱“燜飯店”,這是一種專賣家常飯食的飯店,除出售盦(an)飯(注:宋代粥的品種之一,盦是古代一種盛食物的器皿。盦飯就是將米飯放在盦里,加上水,然后按燒干飯的方法燜熟。)外,還賣攛肉羹、骨頭羹、蹄子清羹、魚辣羹、雞羹、豬大骨清羹、雜合羹、南北羹等。
由此可見,在宋代大小飯店離不開湯羹,還有一些熱菜也帶羹,咱就不說了。民國時期傳承下來的也不少,比如開封已故名廚李春芳做的“全羊席”,第八十八道菜是“鹿尾珍珠羹”,此乃羊凈肉、雞腿、干菜切成蓮子樣,再用葛仙米、蓮子,再用牙色湯勾流水芡,撒香菜末!妒翅t(yī)心鑒》中的鶻突羹,主治脾胃氣冷,不能下食,虛弱乏力。開封特級名廚李全忠專研宋代文獻,挖掘整理仿制,成功制成鶻突羹。
(作者:劉海永 責任編輯:郭雙)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