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面
“吃碗牛肉面,你就會愛上臺北。”臺北市長郝龍斌為上海市長韓正舉辦接風宴,就端上了牛肉面大力推介。牛肉面在臺灣興起于上個世紀50年代,從大陸遷臺的老兵,因思念家鄉(xiāng)開始制作牛肉面。不同地域的老兵,添加了自己不同的家鄉(xiāng)味。
在臺灣從南到北,隨處可見牛肉面館。有間藏身松山路30幾年的“老兵”專賣湯頭辛辣不刺激的紅燒牛肉面。大鍋燜煮湯汁香氣平順,透過微微辛辣提高湯頭醬香的濃郁口感,喝起來清辣帶麻、入口回甘的感覺讓人自愿上癮。
半筋半肉的牛肉炒得豐腴多汁,咬起來一點也不塞牙縫,可惜,湯香掩蓋了牛肉香,如果兩相得宜應(yīng)該會更迷人。面條雖非手工拉面,憑著老板娘手藝控制下鍋后的嚼勁,拌著湯頭增添香氣,再來幾匙辣味酸菜,讓你吃得大汗淋漓,很是過癮!
鼎邊銼
許多人到基隆,都想一嘗鼎邊銼的口味。日本NHK獨家專訪,特地來基隆攝影專輯其制作過程。鼎邊銼是福州小吃,在福州人家里這算是家常小吃。
里面有肉羹、蝦仁羹、金針、香菇、木耳、魷魚、小魚干、竹筍、高麗菜,內(nèi)容豐富,是標準的湯好料多。然而這只是配料,主菜是白白嫩嫩的一片稱之“鼎邊銼”。“銼”是臺語,為爬滾的意思。其制作是用米磨成米漿,沿著大鍋鼎邊滾下,米漿滑滾的動作叫銼,所成白白一片,就是鼎邊銼。鼎邊銼以邢家所做最為有名。
鼎邊銼,臺南著名小吃,來自明末清初闖王李自成落難民間,向百姓乞討用以果腹的逃難點心,登基后因懷念這樣一道點心,不只為其命名還訂為御菜,流傳至今。
度小月?lián)忻妫?/p>
臺南小吃最有名的就屬位于民族路二段的“度小月?lián)忻?rdquo;了。其由來是因為第一代創(chuàng)始人,原本是以捕魚為生,但因捕魚人全靠天吃飯,常常因為天候不佳,過著“小月”(生意清淡的月份)的生活,于是干脆挑擔賣面,度過小月生活,后來干脆取個名字叫“度小月?lián)忻?rdquo;,沒想到一碗小小碗的擔仔面就賣過百年。
“度小月?lián)忻?rdquo;的制作看起來很簡單,只見伙計手抓一把絲面,在大鍋湯里涮一涮,然后撈起,倒進碗,撒上配料,再加上高湯,一碗香噴噴的“度小月?lián)忻?rdquo;就算大功告成了。湯頭很好喝,油卻不膩,香而不濁,面條也好吃,筋道既耐嚼,又爽滑柔韌。
度小月?lián)忻嬗袃杉?ldquo;秘密武器”:一是有以祖?zhèn)髅胤骄珶醯娜庠铮欢怯幸晕r頭熬制成的高湯。臺前功夫簡單,臺后功夫做足,這就是度小月?lián)忻嬗袆e于其它湯面的原因,至于精燉肉燥和熬制蝦頭的火候如何掌握,那就是店家的秘密了。
割包(“虎咬豬”):
臺灣的小吃種類眾多,不過其特色能與美國漢堡相比的,或許就是割包了。白面皮割包蒸好后,就像一個張開的虎嘴,里面包滿豬五花肉,因此這種食物又被稱為“虎咬豬”。
割包原本是尾牙(農(nóng)歷12月16日)時才吃的小點心,如今已在臺灣夜市普遍吃得到。外型宛如中式漢堡,白皙、松軟如包子一般,趁熱夾進而入口即化的豬肉和酸菜、再撒上花生粉與香菜,氣味芬芳、口感絕佳。
位于公館商圈內(nèi)的“藍家割包”,傳統(tǒng)的割包與四神湯是許多人到公館來一定要品嘗的美味。藍家割包面皮綿密,并將溫體豬肉爆香炒過,瘦肉與肥肉分開鹵制,多年熬煮下來的老鹵汁加在肉中滲透入味,夾上純花生粉、酸菜、香菜,幾種配料不會偏甜、偏咸、偏酸,融合的恰到好處。
另外,加入芡實、糯薏仁、蓮子、淮山等食材的四神湯,濃濃的香氣撲鼻而來,料多實在滿滿的一碗湯加上一個豐富的割包,就可以滿足你的胃。
彰化肉圓
臺灣各地皆有可囗小吃,聞名遐邇的彰化肉圓以內(nèi)容豐富而取勝。說起彰化肉圓的歷史,要追溯到186年前的一次大水災(zāi)。
當年,臺灣北斗這個地方原有72個莊頭,歷經(jīng)一次嚴重水災(zāi)后,僅剩下52個莊頭。當?shù)鼐用駴]有東西吃,就把甘薯搗成粉再加些糖來充饑,由于甜食容易吃膩,又有人做了帶有咸味的肉圓,沒想到頗受歡迎。后來經(jīng)過長期傳播、改進,就形成了今天人們所熟知的彰化肉圓。
彰化肉圓的主要材料是特選番薯粉(清明節(jié)后產(chǎn)制),上等豬肉、香菇、蛋黃、冬蝦、竹筍配蔥、玉桂香料,經(jīng)過配制炊蒸,即是圓形表皮潤澤富彈性的半成品。放入不溫不燥的油鍋炸上數(shù)分鐘,撈起澆灑特制的佐料一一糯米、花生、芝麻,糖攪拌而成的甜醬,加上上等壺底醬油。吃起來感覺皮Q餡香,味道可囗。
魯肉飯
“鹵肉”,在臺灣被“道地”地稱之為“魯肉”,而把“地道”說成“道地”,卻是當?shù)厝俗類鄣囊环N表述方式。從臺北的星級酒樓、到臺灣的鄉(xiāng)村角落,只要是飯店,就有“魯肉飯”吃。
傳統(tǒng)的“魯肉”由豬腿肉、豬皮、紹酒、醬油、湯汁等原料鹵成。在臺北林森路一家“便當”里,老板娘告訴記者,傳統(tǒng)的“魯肉”是把豬肉、豬皮剁細成肉燥后,用多種配料“鹵”,好吃不好吃,“工夫”全在配料上。
有臺灣朋友說,在花樣繁多的臺灣飯食小吃中,一碗正宗的魯肉飯要具備飯又香又韌,魯肉多汁,肥美而不油膩的特點,外加鮮脆可口的腌制醬菜。
但好吃的魯肉飯,關(guān)鍵就在于肉要先汆去腥味,再鹵得入味,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做到位,魯肉飯才“道地”。
逢甲夜市
臺中逢甲夜市:人氣超旺 創(chuàng)意小吃誘惑多
逢甲夜市位于臺中市西屯區(qū)文華路,為固定觀光夜市,內(nèi)容多元。假日逢甲夜市的人潮可以用萬人鉆巷來形容,因為沿街誘惑的人氣美食太多,游客走走停停、四處觀望,還有美食攤前排得落落長的人潮,幾乎把整個逢甲夜市擠得水泄不通!
逢甲夜市以美食、小吃聞名。俗擱大碗的各式創(chuàng)意小吃,世界各地不一樣的著名甜點,想得到通通都有,并會有意外的驚喜。全臺知名創(chuàng)意小吃大都源自逢甲夜市的創(chuàng)意,例如章魚小丸子、懶人蝦、魚要醬吃、巧蕉王、巨無霸臭豆腐、等大家耳熟能詳?shù)奶厣〕、真的讓游客大喊到逢甲夜市一游不虛此行?/p>
大腸包小腸:逢甲夜市第一人氣小吃,也是臺灣風行許久的一種特殊小吃,所謂大腸就是糯米腸,小腸是指香腸,將體積較大的糯米腸切開后,再夾住體積較小的臺式香腸,有原味、辣味、黑胡椒和芥末等口味可供選擇。逢甲夜市人氣第一名的攤位,應(yīng)該首推這家位于逢甲路20巷巷口的“官芝霖大腸包小腸”。
一口煎餃:大小剛好就是可以一口丟進嘴里,加上醬油膏和辣椒醬,味道更是香濃。
可麗餅:以料多、口味多樣化著稱,它的餅皮還可以要求要脆脆的或是軟軟的,是必吃食物之一。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