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東坡題跋》下卷《書摩詰藍(lán)田煙雨圖》中指出:“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游覽白云山,那就是在真實的寫意畫中穿行,妙不可言。

汽車駛進(jìn)伏牛山腹地原始林區(qū),如踏上了登天的螺旋梯,盤旋而上。沿途雜樹生花,怪石嶙峋,看壁立千仞,似無路可走,一個轉(zhuǎn)彎,又是柳暗花明。眼下,時而萬丈溝壑,時而平野千里,游人在車?yán)锊粫r發(fā)出驚叫聲。小車如舟,駛向巔峰,白云繚繞,如在霧中。

原想白云山到了,導(dǎo)游說得拐過山梁才能看到。駛出迷霧,一座大山,銜著旭日,陡然立在眼前,猝不及防,腦子里,電擊般閃過唐代孟郊的兩句詩:“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白云山,把塞字解釋得太生動了,且陰晴有致,真是“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