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發(fā)展,離不開創(chuàng)新的傳播方式。
4月7日,河南博物院的鎮(zhèn)館之寶“婦好鸮尊”正式亮相數字皮膚,并成為河南首款上線數字皮膚的明星文物。
這次,與婦好鸮尊同期上線數字皮膚的,共有六家博物館的八款國寶文物。一上新,便再度點燃了年輕人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引發(fā)了網友的熱烈討論。
從青銅器到數字皮膚,創(chuàng)新文化表達讓文物“活”出圈
“婦好鸮尊”皮膚怎么玩?
頂端新聞記者了解到,數字版的“婦好鸮尊”不僅沿襲了文物本身的呆萌可愛,還會和你一起“吹吹風 放放松”。
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如何讓珍貴藏品 “活起來”、走出展廳并走進大眾視野,一直是博物館面臨的重要課題。因此,創(chuàng)新化表達就顯得尤為重要。
花唄官方平臺上線的婦好鸮尊皮膚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以國寶為主題的文物皮膚,不僅有形象上的展示,還有附帶的金句或吉祥話,表達了人們對于生活的美好愿景。這種輕量化、場景化的傳播方式,打破了博物館與公眾的次元壁。此次將婦好鸮尊轉化為數字化皮膚,以互聯網為載體進行廣泛傳播,激發(fā)年輕一代對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和熱愛,讓更多人輕松接觸和了解歷史文物背后的文化和故事。
河南博物院作為河南省文化展示的關鍵窗口,憑借其豐富的館藏資源,在文創(chuàng)領域持續(xù)深耕、積極開拓。近年來,河南博物院充分挖掘婦好鸮尊、蓮鶴方壺、杜嶺方鼎等珍貴文物的獨特魅力,將古老元素融入現代創(chuàng)意,打造出了飾品、玩具、家居用品、潮玩等多個品類文創(chuàng)產品。
剛剛過去的清明假期,河南的“文博游”也頗受青睞。在河南博物院,游客不僅可以參觀明星文物,還可以現場體驗非遺紙鳶制作。
女戰(zhàn)神的“萌寵”,跨越3000年
大名鼎鼎的婦好鸮尊,究竟有哪些亮點?
據了解,婦好鸮尊出土于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距今已有3000多年。婦好是商王武丁之妻,是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tǒng)帥。在武丁對周邊方國、部族的一系列戰(zhàn)爭中,婦好多次受命代商王征集兵員,屢任軍將征戰(zhàn)沙場。
婦好鸮尊的“鸮”是中國古代對貓頭鷹一類鳥的統(tǒng)稱。與當代人對貓頭鷹“晝伏夜出”“可愛軟萌”的印象不同,在商朝,貓頭鷹是“戰(zhàn)神”的象征,代表智慧和勇猛,也象征極高的權勢和威嚴。
這件鳥形銅尊看似呆萌可愛,卻在鑄造技藝紋樣上花費了一番心思。
婦好鸮尊整體以雷紋做襯地,蟬紋、雙頭夔紋、獸面紋、盤蛇紋等交互使用,整個器物的紋樣主次分明、色調層次變化明顯,風格獨特。它不僅是精美器物,更承載著特定文化意義,鸮也代表了“勇毅精神”等意象和文化內涵。
當下,河南的文博產業(yè)正在尋求多種創(chuàng)新表達方式,持續(xù)拓展文化輸出的邊界和影響力。數字皮膚版的“婦好鸮尊”,也正以輕松的創(chuàng)新形式和我國諸多明星國寶們一起,表達中國文化的魅力。
責任編輯:邱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