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我來啦!
我看是誰在等我呢
是不是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呀
答應過大家周五更新雞公山文化
我沒有食言哦
今天給大家?guī)淼氖请u公山近代建筑文化
跟著我,走進風雨百年的雞公山吧
今天,我們就先來說說雞公山建筑的崛起。話不多說,走吧
崛起(1902~1907)(一)社會背景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開放五口通商,外國商團和傳教勢力浸人沿海。亞羅戰(zhàn)爭后,漢口辟為對外通商口岸,西人相繼在漢口設立租界,廣建教堂,不同國籍的教士,美、德、英、法、挪威、瑞典等10余個教派各成體系,爭奪勢力范圍。雞公山地處豫鄂交界,漢口的形勢發(fā)展對雞公山產生直接影響。加之1894年的甲午中日戰(zhàn)爭和《馬關條約》的簽訂,各列強國家洶如潮水爭向內陸滲透,以傳教為名,維護他們的在華特權。1898年美傳教勢力進入信陽,開始設堂傳教。不久,雞公山開始興修別墅,一舉成為聞名遐邇的避暑勝地。此山的崛起,與交通、氣候、地理位置等有密切的關系,歸納起來有以下三條:
1.交通條件得到改善。1897年下半年蘆漢鐵路開建,1906年全線通車,信陽境內設明港、長臺關、信陽、柳林、新店5站。1902年10月信陽至孝感段通車,途經雞公山。1912年增設李新店、三官廟、彭家灣、東雙河、李家寨、武勝關6處會讓站。蘆漢鐵路的開通,大大改善了雞公山的交通條件。修建別墅所需材料,源源不斷地從武漢運來,加快了別墅群落的形成。
2.武漢開埠。自漢口辟為通商口岸至20世紀初,前后半個世紀,各列強國家的大商巨賈麋集于此,開銀行、洋行,開展各種商業(yè)和金融活動,成為內陸最活躍的城市。為其擴張服務的宗教勢力發(fā)展迅猛,設立圣教書局,開展文字布道,向四周輻射,傳播西方神學文化。武漢的教士和商人在雞公山建別墅最多,是南崗、北崗別墅的主要投建者。
3.氣候。長江中游屬內陸性氣候,武漢素為中國四大“火爐”之一,夏季酷熱難忍,有“三伏炎蒸人欲死”的感受。鄂北豫南一帶的教士商賈,難耐暑氣烘烤,四處尋覓清涼世界。加之蘆漢鐵路通車,來往便捷,經踏勘認定,雞公山風景優(yōu)美,適宜避暑。從此開始展露頭角。
本期的“走進雞公山之雞公山近代建筑”就分享到這里啦~
下周五我們將分享
“走進雞公山之雞公山近代建筑”——崛起過程
敬請期待!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50178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