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三糕”是重陽花糕、進士糕、芙蓉糕三種著名傳統(tǒng)糕點的統(tǒng)稱。“東京三糕”原系北宋時東京名產(chǎn),經(jīng)歷代糕點師繼承和改進,今已深得廣大群眾的喜愛,與著名的“東京三酥”、“東京三餅”齊名,成為開封市長盛不衰的時令佳品之一。
重陽花糕最早見載于后周顯德年間,至北宋乾德年間已成為市井百姓普遍喜食的一種糕點!稏|京夢華錄·重陽》載:“九月重陽,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各以粉面蒸糕遺送。”當(dāng)時的蒸糕制作比較簡單,據(jù)傳僅為面、糖、棗泥包餡,上籠蒸制而成。隨著時代的變遷,糕點師把蒸糕的制作工藝逐步改進,匯入了南方糕點的某些制作方法,最后形成了今日享譽中外的重陽花糕。南宋后期,重陽花糕的制作方法流傳到海外,日本、朝鮮以及東南亞諸國都能見其蹤影,日本至今仍稱其為“支那糕”。
重陽花糕質(zhì)地細膩潔白,呈圓餅狀,內(nèi)夾棗泥、桂花、冬瓜糖、葡萄干、山楂片、核桃仁、青梅等果品,表皮上有“雙羊抵頭”圖案,暗含“重陽”(羊、陽諧音)之意。元、明時糕上還印有糕點制作者的印記,后何時取消,不見史載。
進士糕形成于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相傳太平興國二年977年 ,宋太宗“大增進士及諸科錄取人數(shù)。共。担埃懊”。時有一學(xué)子被錄取后興奮異常,隨即將自己所帶的一種家鄉(xiāng)食糕分食眾人,其中一學(xué)子在享用時發(fā)覺糕上花紋猶如草書“進士”二字,眾學(xué)子不禁嘖嘖稱奇。后此事被太宗趙光義知曉,命人呈上此糕視之,見其花紋確如龍飛鳳舞的“進士”二字。其糕色澤金黃,聞其清香撲鼻,始一入口,頓覺香沁肺腑、酥軟綿甜、果味濃郁、甜而不膩,不禁龍顏大悅,遂命宮廷御膳坊仿制,并賜名:“進士糕”。
芙蓉糕原為北宋宮廷御點,名為“金絲繡球糕”,是皇親國戚婚喪嫁娶的必備之品。據(jù)傳被一位名叫芙蓉的宮女將制作技藝帶入民間,成為市井瓦肆叫賣之物。因?qū)m女芙蓉之名,俗稱“芙蓉糕”。“金絲繡球糕”之名逐漸被人遺忘。
該糕點流傳至今,其制作工藝已有很大的改進。其操作方法是:先洗出水面筋,切碎,加精粉反復(fù)揉勻,搟薄切方,下油炸至金黃色起泡撈出,伴飴糖和蜂蜜,在案上鋪勻沾上糖面,待涼后切成方塊即成。此糕黃白相間,微透紅色,香甜可口。
“東京三糕”流傳至今,我市許多糕點師均會制作,但制作最有名的還屬“老寶泰”已故名師王魁元,已故的“三陽觀”名師武學(xué)周及其弟子王振東、周方勤、周根成、禹金水、范福旺等名師。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zé)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