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澧河畔長大的我們,對它們的美麗情有獨鐘。沙河那碧綠清澈、波光粼粼的河水,馱載著我少女時浪漫悠閑的夢,馱載著崇文尚德、務(wù)本圖強的漯河兒女。
沙澧河平日里靜靜地流淌,賦予我們恬靜包容的情懷;河水的波濤洶涌,造就了我豪放豁達的個性;楊柳依依的沙澧河岸,帶給我們?nèi)彳洔睾偷膬?nèi)心世界。河水給予漯河兒女剛?cè)岵膫性。你說,這樣美麗的小河,怎能不滋養(yǎng)出熱愛美、追求美、俠骨柔腸的兒女來?
是那河水造就了這片讓靈魂安靜的地方——
許慎,生在中原大地,腳踏厚重黃土,頭頂空曠藍天,用他黃土般的渾厚與樸實撰成《說文解字》,猶如一縷斜陽,和黃土溶在了一起,顯得格外寂寥與深厚。他的成就灌溉了文字這片土地,對我國文字的規(guī)范和統(tǒng)一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他的功績是卓越千古的,有了《說文解字》,才有了后來的唐詩、宋詞、元曲的燦爛與輝煌,有了我們今天縱橫捭闔、跌宕起伏、流暢清新、汪洋恣肆的語言。
《說文解字》代表了許慎,更代表了漯河兒女。它猶如三月里的小雨,溫柔地滋潤著浩瀚的文化原野,又像一位睿智的老人,獨處一隅,默默散發(fā)它的光輝,更像一位毫無所求的母親,貢獻著自己無窮的才智。是這片讓靈魂安靜的土地造就了“崇文尚德”的漯河兒女。
是那河水造就這片行走的風(fēng)景——
我常聽媽媽講她小時候的事,那時,如今的黃河路還叫北公路,路兩旁的楊樹葉子“嘩啦嘩啦”地響,間或有一輛卡車或公共汽車從公路上飛馳而過,孩子們便停下手中的活兒,“眼饞”地盯著那汽車,直到它消失在楊樹盡頭;腳下的莊稼凸凹不平,一直延伸到遠方,與天際接壤;破舊又低矮的草房猶如上帝不經(jīng)意間搓下的灰塊,在工地上隨意堆放……但務(wù)本圖強的漯河兒女怎會輕言放棄?在幾代人的努力拼搏之后,我眼中所見的曾經(jīng)的北公路已是嶄新的“豫南第一路”——黃河路。
路旁的路長得遮天蔽日,和這些大樹相映的姹紫嫣紅的花卉。在這條路上行走,一年四季都滿眼是綠。連鳥兒都聚來了!它們在叢林中淺吟低唱,跳躍的身影成了我行走時必須觀望的風(fēng)景。只有枝繁葉茂的大樹間透出的黃白相間的樓宇,才讓你明白原來自己行走在城市之中。此刻,曾經(jīng)的小孩長大成人,成了可以用自己的雙手建設(shè)漯河之美的人,他們繼續(xù)呵護這行走的風(fēng)景。
我們喝沙澧河水長大,河水已融入了我的血管并在體內(nèi)奔流。清澈的河水永遠流淌在漯河兒女心中,無論人在哪里,美麗的沙澧河永遠都是漯河兒女精神的寄托和靈魂的歸宿,崇文尚德、務(wù)本圖強的漯河精神都會代代相傳。波光粼粼的河水如傳說,在每個漯河兒女的腦海里閃閃爍爍、明明滅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