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陽城隍廟位于舞陽縣城西大街北側。許泌公路55公里處,距漯河市45公里。由達魯花赤按攤不花創(chuàng)建于元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為祭祀城隍廟而建廟,故名。再修于洪武九年(1376),是以古建筑為特色的人文景觀。
城隍是漢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漢族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明、清屢經修葺擴建,F(xiàn)存建筑有拜殿、大殿、后殿、廂房、配殿、廊房。拜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為懸山頂?shù)钐媒ㄖ;后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為懸山頂建筑。后殿內塑城隍及二夫人像,廂房內塑十二生肖,后院有小橋流水,荷花游魚,別有洞天。1927年-1937年舞陽縣農民招待所、河南省青年救亡協(xié)會、舞陽縣青年救國會設于此。范文瀾、姚雪垠、吳祖貽先后在此開展革命活動。1985年以來,城隍廟建筑不斷進行維修,現(xiàn)為舞陽縣博物館所在地。1980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舞陽城隍廟座北朝南,主體建筑有拜殿、威靈殿、寢宮、前有東西廂房,后有東西耳房,院內古建筑總面積7000余平方米,是我國北方地區(qū)規(guī)模較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城隍廟建筑,景區(qū)有拜殿、威靈殿、鐘鼓樓等。拜殿它可以說是古建筑群中的精品,整個建筑采用木框架結構,由十六根木柱支撐,其中雕梁畫棟,四周上飾以斗拱。在拜殿內陳列的這些石塊叫畫像石,它們出土于漢代的墓中,是漢代大墓上的建筑材料。
威靈殿――殿內供奉的主神為城隍神,又叫城隍爺,身著官服的城隍爺正襟危坐俯視著蕓蕓眾生,他怒目圓睜,有滅盡天下一切邪惡之勢,城隍爺左側站立的為陰間主管戶籍之神陰司;右側為拘捕死者靈魂之神判官。鐘鼓樓是寺廟內僧道起居和進行佛事活動時所敲打的樂器。同時,也用來為城市的居民報到辰,就是我們常說的“晨鐘暮鼓”。景區(qū)內有“一步兩眼井”清代大鐵炮、開元寺山門、鐘鼓樓、地藏殿、大悲閣及舞陽文化陳列等景觀。城隍廟(含開元寺)位于舞陽縣城西街,據碑刻記載始建于元,再創(chuàng)于明洪武九年(1377年),現(xiàn)存拜殿、威靈殿等古代建筑50余間,是一組保存完整的古代建筑群,現(xiàn)為舞陽縣博物館,內有漢代畫像石,歷史碑刻、石刻等文物及“一步兩眼井”等景觀,是一處休閑、旅游的好去處。
歷經七百年風雨據道光年間《舞陽縣志》記載,城隍廟是元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達魯花赤按攤不花所建,原來的建筑規(guī)模相當大,當時廟前有一座過門石牌坊,匾額上書"不由人算"四個大字,匾額之下是一個石刻算盤模型。過了牌坊有山門五間,分上下兩層,上層為戲樓,下層為過庭。過了山門才是拜殿,拜殿前東西兩側各有廂房六間。西廂房北建有鐘樓,東廂房北建有鼓樓。拜殿后面是大殿,再往后就是城隍爺?shù)?quot;臥室"--寢宮,寢宮前有東西廂房各三間。在大殿的東西兩邊 各有配殿及道院?上,這組建造精致、結構嚴謹?shù)墓沤ㄖ阂驓v史變遷,許多建筑物遭到破壞,如今僅存有拜殿、寢宮及東西廂房各三間。
站在城隍廟門前,遙想當年那高高的石牌坊上"不由人算"四個大字該是何等的觸目驚心,相信有很多起了貪念賊心的人在這四個字前頓悟己非,及時回頭。如今石牌坊雖已不復存在,可道理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