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板肚與汴京火腿
http://m.b6man.com 添加時間:2016/5/30 8:54:19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到北京,尋小吃,朋友推薦老北京的鹵煮,說是源于宮廷,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他說的是陳記鹵煮小腸,最初是賣清宮廷御膳蘇造肉,為適應(yīng)平民百姓食用,將主要原料五花肉改成了廉價的豬下水,特別是以豬腸為主,變?yōu)?ldquo;鹵煮小腸”。“腸肥而不膩,肉爛而不糟,火燒透而不黏,湯濃香醇厚”,堪稱一絕。雖然吃起來很可口,卻叫人不禁想起了汴京的風味小吃,家鄉(xiāng)味是最難忘的風味,其間不僅有鄉(xiāng)愁,更有懷舊和回望。就像馳名的金華火腿,在我這個“老開封”看來,遠遠不如汴京火腿的味道,一如“月是故鄉(xiāng)明”。
源于北宋的開封鹵肚
五色板肚源于北宋的“熝物”。 關(guān)于熝,《說文》云:“溫器也。”“……和五味以致其熟也。”“熝物”就是后世的鹵味,置雞鴨魚肉于器中,和五味以文火細煮,以致其熟!稏|京夢華錄》卷三之《馬行街鋪席》記載:“北食則礬樓前李四家、段家熝物、石逢巴子,南食則寺橋金家、九曲子周家,最為屈指。”孟元老專門指出了北宋東京礬樓前有一家姓段的店主開的北食店賣“熝物”——也就是鹵煮食品,在京城首屈一指,味道杠杠的!在北宋,當時市場上已明確標明“南食店”“北食店”了,表明中國菜肴的主要風味流派在宋朝時已具雛形。這鹵煮食物相當受市場歡迎,不但位置好,而且味道好。南渡多年之后還叫孟元老念念不忘它的美味。
百歲寓翁《楓窗小牘》卷上記載:“舊京工伎固多奇妙,即烹煮盤案,亦復(fù)擅名。如王樓梅花包子、曹婆婆肉餅、薛家羊飯、梅花鵝鴨、曹家從食、徐家瓠羹、鄭家油餅、王家乳酪、段家熝物、石逢巴子南食之類,皆聲稱于時。”這百歲寓翁名叫袁褧,他在南遷之后,回憶北宋京城記載了關(guān)于“熝物”等美食的回憶。
在開封民間至今還流傳著另一個版本的“熝物”故事,與魯智深有關(guān)。話說這魯智深還是魯達的時候,在渭州小種經(jīng)略相公手下當差,任經(jīng)略府提轄,有一次去酒館喝酒,替金氏父女出氣,三拳打死了鄭屠戶,后被官府追捕,逃到五臺山削發(fā)為僧,改名智深。卻又因酒大鬧五臺山,長老便介紹他去東京大相國寺,長老的一個師弟在那兒當長老。大相國寺的長老也不敢把魯智深放在廟里,只派他去酸棗門外看守菜園。幾個潑皮無賴被他制服之后,個個心服口服。這魯智深每日率眾舞槍弄棒,練拳習(xí)武。當時汴河南岸有一家“五舍”號酒店,擅長鹵制各種下水,眾潑皮每日于“五舍”號買些鹵肚吃。這“五舍”號酒店的鹵肚就此聞名(參閱《開封市食品志》,1986年油印本)。
到了清光緒年間,祖籍江南的一位陳姓醬肉師傅來開封,在山貨店街開辦了“陸稿薦”醬肉店,他別出心裁,佐以多種配料,把南方風味與北宋“五舍”號鹵肚風味相融合,精心制作出板肚,因其刀口斷面呈紅、白、黃、綠、褐五種顏色,于是就取“舍”的諧音稱之為“五色板肚”。開封“五色板肚”表面平整,棕黃光亮,咸甜適口,醇香味厚。
“五色板肚”制作工藝較為復(fù)雜,必須選取新鮮豬肚,經(jīng)加工修剪、浸泡整理干凈,精選肥瘦比為3∶1的豬肉,剔除筋膜,切成丁狀,佐以精鹽、白糖、料酒、上等香料等進行腌制,然后配以香菜、松花蛋裝入豬肚中,將切口封嚴,經(jīng)鹵制重壓透涼而成。吃的時候切成薄片裝盤,味道獨特,誘人食欲,既可宴席待賓客,又可家中作佳肴。
汴京火腿, 宗澤制作的“家鄉(xiāng)肉”
肉味咸,性甘平,有補虛開胃、平肝運脾、活血生津、滋腎健足之功效。
汴京火腿和金華火腿該是同根同源,為什么這么講呢?二者都牽涉到一個人和一件歷史大事——宗澤和東京保衛(wèi)戰(zhàn)。北宋末年,金兵大肆入侵中原,于公元1127年南渡黃河,不久攻占了北宋都城東京。金兵在東京城內(nèi),殺害百姓,擄掠財物,無惡不作,就連宋徽宗和宋欽宗兩個皇帝都當了他們的俘虜,北宋滅亡?低踮w構(gòu)1127年宣布即位,這就是宋高宗。后來又繼續(xù)南逃,建都臨安。
宗澤,浙江義烏人,是一位著名的抗金將領(lǐng),岳飛最初就是在他的賞識和提拔下,逐漸成長起來的。趙構(gòu)逃跑時,任命宗澤擔任了東京留守。宗澤招募人才,整頓軍隊。東京淪陷后,宗澤和子弟兵們義憤填膺,個個在臉上刺下了“赤心報國,誓殺金賊”8個字,立誓要抗擊金兵,收復(fù)失地, 這就是后來“威震河溯”的“八字軍”。
傳說宗澤收復(fù)東京以后,到南京向宋高宗報捷,順便回到金華、義烏,去探望“八字軍”的家屬。鄉(xiāng)親們聽說宗澤和“八字軍”打了勝仗,家家戶戶趕緊殺豬做酒,請宗澤帶去慰問子弟兵。宗澤看著鄉(xiāng)親們送來這么多豬肉,十分為難:東京離這里路途遙遠,這么新鮮的豬肉,如何帶得了?可是,鄉(xiāng)親們?nèi)绱藷釔圩拥鼙,盛情難卻呀!于是,他想出了一個主意,派人找來幾只大船,把豬肉放在船艙里,然后放上硝鹽,帶回了東京。
宗澤回到東京 ,“八字軍”將士紛紛前來打探家鄉(xiāng)父老的情況。宗澤高興地說:“家鄉(xiāng)父老都很好,希望大家英勇地抗擊金兵。你們看,鄉(xiāng)親們還叫我?guī)砗脰|西慰問大家!”說著,宗澤叫人打開船艙,只見里面都是腌制好的豬肉,色紅如火,發(fā)出一陣陣香味。大家趕緊把這豬肉做成菜肴,吃上一口,滿口泛香,人人贊不絕口,精神振奮,都來問宗澤:“將軍,這肉怎么這樣好吃呀?”宗澤笑說:“這就叫‘家鄉(xiāng)肉’”。大家聽了,不由得說道:“是呀,今天吃了家鄉(xiāng)的肉,抗金的斗志就更高漲啦!”于是,人們就管這種豬肉叫做“家鄉(xiāng)肉”。
過了幾天,正巧宋高宗來到東京慰問宗澤和“八字軍”。宗澤就把這些豬肉燒成各種菜肴,請宋高宗品嘗。宋高宗看著這一盤盤火紅的菜肴,十分高興,吃到嘴里覺得味道十分鮮美,就問宗澤:“這是什么菜呀,又好看、又鮮美?”宗澤笑呵呵地回答道:“陛下,這是‘家鄉(xiāng)肉’,是從家鄉(xiāng)帶來的豬腿肉。”宋高宗贊不絕口地說:“好一個家鄉(xiāng)豬腿肉!你看它,色紅如火,如火之腿,那就叫它火腿吧!”
火腿之名是在開封誕生的,無論金華火腿還是汴京火腿,其原產(chǎn)地都是汴京。汴京火腿,就此在開封盛行,成為古城一種傳統(tǒng)風味食品。民國初年,以“北味芳”所制的汴京火腿最為著名。
汴京火腿選擇鮮豬后腿,修割成型后呈扁平橢圓狀,佐以料酒、硝少許,香料多味,上鹽反復(fù)揉搓,翻缸多次,腌制25天左右,再經(jīng)適度晾曬風干而成。外表干燥清潔、質(zhì)地密實,肥肉潔白,瘦肉嫣紅,色美肉嫩,醇香味鮮。汴京火腿可以有多種吃法,可以單獨裝盤,也可以配蔬菜,可以蒸、煮、炒、燉、煨,還可以燒湯,每一種做法吃起來都令人回味無窮,這就是汴京火腿的魅力。
我一直覺得汴京火腿與金華火腿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就像開封與杭州一樣,大宋分南北,這火腿是不是也與大宋有關(guān)聯(lián)呢?
汴京火腿俗稱“咸肉”,在開封已經(jīng)有800多年的生產(chǎn)歷史。汴京火腿皮薄肉嫩、顏色嫣紅,肥肉光潔、色美味鮮,氣醇香,又能久藏。清代趙學(xué)敏著的《本草綱目拾遺》中稱:咸
(作者:劉海永 責任編輯:陳艷華)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