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娥是戰(zhàn)國時期韓國(今新鄭一帶)的民間女歌手,她不但容貌美麗,嗓音優(yōu)美,而且她的歌聲感情濃郁,有著強烈的感染力,使聽到她的歌聲的人都深深地陶醉。盡管如此,韓娥依然生活貧困。她住在客店中,店主人對她冷嘲熱諷,滿心悲痛的韓娥到大街上盡情歌唱,表達自己的怨情。她的歌聲無限悲涼,人們聽完后,整日沉浸在悲哀的情緒中不能自拔,最后,只好把她請出來唱了一首歡樂的歌,人們才隨著她歡快的歌聲從憂傷中解脫出來。由此,足見韓娥的歌聲具有多么非凡的藝術感染力。
《列子》一書中記載,一次,韓娥從韓國東行,到了齊國的都城臨淄,當時,臨淄城經濟繁榮,文化生活很活躍,“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筑、彈琴。”當時,這里懂得音樂的人很多。韓娥帶的干糧吃完了,就在都城的雍門賣唱求食。她的歌聲美妙動人,圓潤婉轉,神態(tài)凄美動人,彌漫著深切的哀愁,因而,深深地打動了聽眾的心,吸引了一大批聽眾。人們把她圍得水泄不通,聽得非常出神,干活的停了手,行路的歇了腳,吵架的住了嘴,哭叫的失了聲,開店的關了門。韓娥唱罷,人們紛紛解囊資助她。韓娥用賣唱的錢吃飽了,離開走了。三天之后,人們覺得韓娥那優(yōu)美的歌聲還在梁間縈繞不斷,就好像她沒有離去一樣。后人稱其為“余音繞梁”,韓娥以她的優(yōu)美歌聲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成語,并世代流傳了下來。
后來,臨淄的人就經常練習韓娥唱的歌,天長日久,這里的人也越來越喜歡唱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