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壁上的文化瑰寶
http://m.b6man.com 2011-7-6 來源:網易 點擊:次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各族人民世代相傳的、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精神、民族情感和審美趣味的體現,蘊藏著深層次的文化基因,凝結著民族的智慧,連接著民族的情感。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權的基本依據,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有利于提高國家軟實力,有利于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典(一)》(以下簡稱(《圖典》)是一部完整系統地介紹迄今為止廣東省各市縣入選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典籍。這是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整理、保護與傳承工作取得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成果,也是廣東文化生態保護、文化大省建設一個積極的、扎實的、有效的舉措。《圖典》秉承真實、客觀的編纂原則,力求實現知識性、學術性與文獻性相統一的目標,具有很強的文獻價值、典藏價值和重要的文化意義。
收錄系統完備,凸顯文獻性與權威性。《圖典》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廳領導擔任編委會主任,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組織省內有關專家學者認真編寫,以簡潔精煉的文字系統地完整地介紹了廣東省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74個項目、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182個項目,以及已經確定的這些項目的235名傳承人;對入選市縣級的所有項目則全部按市縣(區)進行記錄,無一遺漏,堪稱完備。很好地凸顯了“典籍”應該具備的文獻功能,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體例科學規范,兼具知識性與學術性。嶺南文化歷史底蘊深厚,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繁多,形式多樣,在國內是少有的。《圖典》以嚴謹的學術規范,科學地分門別類,使各級條目層次分明,讓讀者檢索查閱方便快捷。編纂者在用樸實流暢的文字對每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技藝、形態進行扎實表述的同時,綜合了國內學術界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能讓讀者比較全面地了解遺產項目的起源、流傳、演變與發展脈絡,以及項目的文化特點與藝術價值,較好地實現了知識性與學術性的統一。
《圖典》收錄了928幅能體現該項目的歷史與形態特征的精美圖片,設計簡潔、高雅,舒展有致,文筆通俗流暢,以圖補文,以文釋圖,全方位、多視角地介紹了每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態,直觀、形象、深刻地記錄了時代的變遷與民間文化的多樣性及其發展變化,生動活潑,富有藝術表現力,能給讀者較高的審美享受,可讀性極強。同時,書中主要內容均已譯成了英文,方便外國讀者使用,使《圖典》一出版就具備了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功能,因而同時具有較強的可讀性與實用性。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典(一)》的出版,對保護民族優秀文化遺產,傳承和弘揚嶺南文化,提升廣東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將極大地激發廣東人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興趣,提高大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增強保護意識,從而推動廣東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搶救、合理利用與傳承發展工作,促進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發展文化產業、發展文化旅游業的有機結合。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典(一)》(以下簡稱(《圖典》)是一部完整系統地介紹迄今為止廣東省各市縣入選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典籍。這是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整理、保護與傳承工作取得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成果,也是廣東文化生態保護、文化大省建設一個積極的、扎實的、有效的舉措。《圖典》秉承真實、客觀的編纂原則,力求實現知識性、學術性與文獻性相統一的目標,具有很強的文獻價值、典藏價值和重要的文化意義。
收錄系統完備,凸顯文獻性與權威性。《圖典》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廳領導擔任編委會主任,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組織省內有關專家學者認真編寫,以簡潔精煉的文字系統地完整地介紹了廣東省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74個項目、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182個項目,以及已經確定的這些項目的235名傳承人;對入選市縣級的所有項目則全部按市縣(區)進行記錄,無一遺漏,堪稱完備。很好地凸顯了“典籍”應該具備的文獻功能,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體例科學規范,兼具知識性與學術性。嶺南文化歷史底蘊深厚,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繁多,形式多樣,在國內是少有的。《圖典》以嚴謹的學術規范,科學地分門別類,使各級條目層次分明,讓讀者檢索查閱方便快捷。編纂者在用樸實流暢的文字對每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技藝、形態進行扎實表述的同時,綜合了國內學術界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能讓讀者比較全面地了解遺產項目的起源、流傳、演變與發展脈絡,以及項目的文化特點與藝術價值,較好地實現了知識性與學術性的統一。
《圖典》收錄了928幅能體現該項目的歷史與形態特征的精美圖片,設計簡潔、高雅,舒展有致,文筆通俗流暢,以圖補文,以文釋圖,全方位、多視角地介紹了每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態,直觀、形象、深刻地記錄了時代的變遷與民間文化的多樣性及其發展變化,生動活潑,富有藝術表現力,能給讀者較高的審美享受,可讀性極強。同時,書中主要內容均已譯成了英文,方便外國讀者使用,使《圖典》一出版就具備了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功能,因而同時具有較強的可讀性與實用性。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典(一)》的出版,對保護民族優秀文化遺產,傳承和弘揚嶺南文化,提升廣東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將極大地激發廣東人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興趣,提高大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增強保護意識,從而推動廣東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搶救、合理利用與傳承發展工作,促進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發展文化產業、發展文化旅游業的有機結合。
作者:
(責任編輯:文斐)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
相關新聞
- 宗祠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魂寶 2011-5-23 10:30:52
- 中華魂寶-茶文化 2011-5-16 10:11:40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