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的民間剪紙藝術(shù)
http://m.b6man.com 2010-3-17 來源:大河報 點擊:次
剪紙在農(nóng)歷的正月初一至十五最為盛行,正月十五的元宵節(jié)燈會就是剪紙藝術(shù)的薈萃。以前,孩子們過元宵節(jié)提的花燈都是手工扎的,在扎好的燈架上糊層綿紙,再用各種顏色的紙剪出鳥、魚、獸等動物,或剪出戲劇人物及民間故事等圖案貼在上面,就做成了花燈籠。在我的童年時期,最盛行的就是紙做的花燈。那時,有錢的買花燈,沒錢的自己做花燈,家家戶戶的花燈不重樣。在那個沒有電燈的年代里,元宵節(jié)的晚上,孩子們挑著各種各樣的花燈聚在一起,遠看像一顆顆星星在黑夜中閃爍;近看,燈籠上一幅幅圖案形狀各異,在燈光的照射下,更加清晰、逼真。
婚慶喜花剪紙至今廣泛流行,一般是用大紅紙剪成雙喜字,選吉日貼在大門上,放在家具、被褥上;或用梅花、荷花、鴛鴦等配合喜字剪成圓形或方形圖案,貼在窗戶上或屋門上,F(xiàn)在鄭州的小商品市場里各種婚慶用的剪紙琳瑯滿目,隨意購買;而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各種物資都很缺乏,這些東西在市場上根本買不到。那時,經(jīng)常有親友、同事、同學(xué)結(jié)婚需要幫忙剪喜字,在實踐中我也學(xué)會了剪雙喜字,有時還會剪一些簡單的圖案。雖然剪得不那么精細美觀,卻能增加一些喜慶的色彩和歡樂的氣氛。
剪紙在民間運用廣泛,常作為服飾上裝飾品的底樣,就是先剪出花、鳥、魚、蟲等圖案的大樣,貼在鞋帽、衣服、枕頭、肚兜、圍嘴的適當?shù)胤,再用彩線繡出,成為裝飾品。
我喜歡民間剪紙藝術(shù),春節(jié)期間,在鄭州的廟會上經(jīng)?吹矫耖g藝人的剪紙表演,我認為觀看和欣賞剪紙表演是一種藝術(shù)享受。
作者:劉秀玲
(責(zé)任編輯:韶萍)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
相關(guān)新聞
- 項城特有的風(fēng)俗“背棗山” 2010-3-12 10:36:23
- 登封流傳300多年的“十六掛秋” 2010-3-10 9:36:21
- 煌煌醫(yī)圣祠的千年興衰 2010-3-3 13:44:24
- 嵩山鬧歌:流傳300多年的民間社火 2010-3-2 10:10:42
- 太昊陵廟會:祖先與子民的擁抱 2010-3-2 8:54:14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