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通體溫潤潔白,曲線流暢優(yōu)美,極素樸又極優(yōu)雅。這就是出土于曹魏墓葬的國寶——白玉杯。
。保梗担赌辏吩,洛陽礦山機器廠建設項目基建時,考古專家發(fā)掘了一座古墓。墓已被盜過,但幸運的是,墓前室角落里的白玉杯卻保留了下來。
用水洗一下,這只玉杯立即通體光亮,令人吃驚的是,雖經(jīng)過千年毫無殘缺。
白玉杯現(xiàn)為洛陽博物館收藏,杯高11.8厘米、口徑5.2厘米、底徑4厘米。玉杯呈圓筒形,直口,深直腹。白玉杯系新疆和闐白玉加工而成,杯身拋光極好,無任何紋飾。盡管如此素樸,但是放在歲月痕跡濃厚的文物中,它顯得那么卓爾不群。
與白玉杯一同出土的還有鐵幃帳構,其中一件帳構上刻有銘文,專家據(jù)此確認,古墓為三國魏王曹芳正始八年(公元247年)的墓葬,這也是洛陽目前所見的唯一有確切紀年的曹魏時期墓葬。
漢代厚葬之風盛行,曹操和曹丕父子發(fā)起和倡導薄葬。曹操是中國古帝王中“禁厚葬”的第一人,早在曹魏建國之前,他就下令禁止厚葬,并禁止立碑,死前他還遺令埋葬時要“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
曹操改革漢朝厚葬禮制,一個原因是經(jīng)過漢末大動亂及群雄混戰(zhàn),社會經(jīng)濟凋敝,統(tǒng)治集團無力花費巨資經(jīng)營喪事;另一個原因是,墓里放的財寶越多,越容易遭盜,還不如什么都不放。
皇帝大力推廣,達官顯貴自然唯馬首是瞻,多行薄葬。東漢時皇帝和皇室勛貴享用的 “金縷玉衣”徹底消失了,地面上的石碑、神道石刻及石祠等也都消失。禁止墳上立碑立祠,無祠無碑,后人怎么祭奠?后來出現(xiàn)了在墓室前堂設帳放脯酒致奠的習俗,墓室發(fā)現(xiàn)的鐵幃帳構就是當年的遺存和物證。
玉杯上沒有任何花紋與雕刻,符合當時崇尚樸素自然的社會風氣。曹魏時期的玉杯,目前全國僅此一件。
- 鞏義清代建筑群:曾駐扎“捻軍” 2009-10-14 10:36:45
- 洛陽神筆王鐸故居 2009-10-13 15:33:34
- 香飄千年的開封菊花 2009-10-9 10:36:09
- 新密縣衙:千年縣衙創(chuàng)中國縣衙之最 2009-9-30 10:32:56
- 小浪底:九曲黃河第一壩 2009-9-18 9:13:58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