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縣舉辦“千人百桌十碗席”活動
http://m.b6man.com 2014/5/19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
5月18日上午,陜西“千人旅游團”來到被譽為“中國地坑院文化之鄉”的陜縣,探秘古老而神奇的民居奇觀--地坑院,品嘗具有豫西農家特色的“陜州十碗席”。趙海燕、李慶紅、高永瑞、駱玉峰、潘新樂、趙衛明、王玉華等領導到活動現場進行觀摩。
陜縣地坑院起源于人類早期的穴居,被稱為中國北方的“地下四合院”,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被列入了河南省十大民俗經典。陜州十碗席的由來距今也有300多年的歷史,由于氣候的原因,當地人們喜歡香辣咸酸,葷素搭配的飲食習慣,習慣用豬肉和蘿卜、白菜、豆腐、粉條、豆芽、金針等制作成經濟實惠、湯菜兼有的十碗宴席。
當天中午,游客來到陜州地坑院景區后,參觀了相互貫通的22座地坑院。這里的每座地坑院都具有不同的主題,充分展現了民居文化、農耕文化、紡織和刺繡文化、曲藝文化等方面的內容。游客們贊嘆這是一座無與倫比的民俗文化博物館,并在地坑院游客接待中心,品嘗了獨具豫西特色、回味悠長的“陜州十碗席”。
趙海燕說,陜州地坑院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在窯洞類居住環境中獨具特色,它能夠體現原生態民居文化,原汁原味地展示老百姓生存狀況。在地坑院的開發過程中,要以地坑院文化為載體,以民俗文化為靈魂,以獨特的鄉村自然地貌為背景,充分展現地坑院悠久的歷史傳統。趙海燕希望,陜縣要狠抓大旅游建設,爭取把陜州地坑院景區打造成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文化體驗、娛樂商貿為一體的旅游景區。
據悉,本次活動是陜州地坑院首次大規模接待游客,也標志著陜縣在地坑院開發與保護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成為三門峽旅游產業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
陜縣地坑院起源于人類早期的穴居,被稱為中國北方的“地下四合院”,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被列入了河南省十大民俗經典。陜州十碗席的由來距今也有300多年的歷史,由于氣候的原因,當地人們喜歡香辣咸酸,葷素搭配的飲食習慣,習慣用豬肉和蘿卜、白菜、豆腐、粉條、豆芽、金針等制作成經濟實惠、湯菜兼有的十碗宴席。
當天中午,游客來到陜州地坑院景區后,參觀了相互貫通的22座地坑院。這里的每座地坑院都具有不同的主題,充分展現了民居文化、農耕文化、紡織和刺繡文化、曲藝文化等方面的內容。游客們贊嘆這是一座無與倫比的民俗文化博物館,并在地坑院游客接待中心,品嘗了獨具豫西特色、回味悠長的“陜州十碗席”。
趙海燕說,陜州地坑院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在窯洞類居住環境中獨具特色,它能夠體現原生態民居文化,原汁原味地展示老百姓生存狀況。在地坑院的開發過程中,要以地坑院文化為載體,以民俗文化為靈魂,以獨特的鄉村自然地貌為背景,充分展現地坑院悠久的歷史傳統。趙海燕希望,陜縣要狠抓大旅游建設,爭取把陜州地坑院景區打造成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文化體驗、娛樂商貿為一體的旅游景區。
據悉,本次活動是陜州地坑院首次大規模接待游客,也標志著陜縣在地坑院開發與保護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成為三門峽旅游產業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
作者:陜旅宣
(責任編輯:劉巍)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
相關新聞
- 湖濱區:草莓園里笑聲多 2014/5/19 10:52:52
- 盧氏縣全力以赴迎接黃河文化旅游節 2014/5/19 10:26:15
- 清華美院教授到陜縣考察“非遺”項目 2014/5/19 10:24:17
- 湖濱區全力籌備 黃河大合唱即將激情唱響 2014/5/19 10:23:07
- 靈寶市文化旅游工作領導小組認真貫徹落實大旅游工作會議精神 2014/5/16 16:10:37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