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可以玩得更瀟灑
http://m.b6man.com 2014/2/25 9:50:56 來源:河南旅游資訊網(wǎng) 點擊:次
越是輕松舒適的旅游,往往蘊藏著越多的科技含梁手機預訂機票、入住酒店、刷機進景區(qū),下載個APP就能獲取各類主題攻略、自助游覽景點;邑酒店房間的電視就能租車、下單買伴手禮、結算住宿費用……
近日,廈門鼓浪嶼、長樂顯應宮景點也推出新玩法——前者通過一個智慧終端旅行應用,為游客提供隨身電子旅游指南;后者是一個三維全景漫游系統(tǒng),讓游客不用親臨實地,就能了解顯應宮的歷史文化等信息。
這些智慧元素,給我們的旅游帶來怎樣的新體驗?
“智慧”元素讓旅游便捷有趣
鼓浪嶼的那款電子旅游指南,叫作“蹓跶•鼓浪嶼”。22日中午,記者用手機下載安裝之后,一點開主界面,就被其個性化的手繪風格吸引。
在界面的左上角,顯示“我離鼓浪嶼還有216.90km”,右上角顯示當時鼓浪嶼的天氣情況是“陣雨轉陰,10℃”,界面中間部分顯示當時的“上島人數(shù)14242”,下半部分則細分為“線路”“蓋章”和“地圖”。
如果此時身處鼓浪嶼,“蹓跶•鼓浪嶼”會展現(xiàn)更多功能。比如,點開“線路”,會出現(xiàn)“使館之旅”“別墅之旅”“吃貨之旅”“景觀之旅”四條主題線路,游客可根據(jù)這些線路,選擇去吃美食或游覽感興趣的景觀。再比如,點開“蓋章”,你可立刻看見周邊提供旅游圖章的商鋪,掃描這些商鋪的二維碼會得到一個電子圖章,馬上可以曬上微信和微博。福州市民范慧宜剛從鼓浪嶼玩回來,她說:“它的主題攻略做得好。我就是‘吃貨之旅’節(jié)省了找美食的時間。”
還有一種“智慧”元素越來越受背包客喜愛,它叫景區(qū)智慧導游儀。近日,記者在福州三坊七巷景區(qū)就看見一些游客使用這種導游儀。
它外形酷似手機,里面灌錄有三坊七巷所有景點的中文講解。游客需了解某個景點時,點擊導游儀相應的數(shù)字,導游儀就會播放相應景點的詳情。受訪游客表示,用這種便攜式的智慧導游儀,游覽景區(qū)的時間和節(jié)奏可自由控制,輕松自在。
除了APP和智慧導游儀,還有不少游客喜歡在出游前登錄景區(qū)網(wǎng)站先進行3D“云游”。顯應宮、武夷山、白水洋等景區(qū)就提供這樣的服務。在這些景區(qū)的網(wǎng)站上,你可看見景點的3D實景或三維立體效果圖,可玩互動游戲增加對景點的了解,還可進行網(wǎng)絡購物、酒店預訂。一些人也稱這種體驗叫虛擬旅游,通過提前“探路”,為今后真正出游提供借鑒。
“高大上”還須添點親和力
無論是使用APP、智慧導游儀還是體驗網(wǎng)站,游客無非就是想獲得更多的旅游樂趣。不過隨機受訪的游客中,能熟練玩轉這些“智慧”元素的并不多,它們給人的普遍印象是“互動性、親和力不夠”。
比如福州林則徐紀念館,這個景點內(nèi)的林則徐史績展覽區(qū)里一共放置有10多臺多媒體觸摸屏查詢系統(tǒng)、一個放映廳和三個智慧模擬場景。采訪時,記者和數(shù)十名游客在展覽區(qū)內(nèi)逗留了約半個小時,只看見3名游客體驗了A展廳的“林則徐歷官十四省圖示”多媒體觸摸屏,1名游客體驗了D展區(qū)的“禁毒問題答答看”多媒體觸摸屏,其余的多媒體觸摸屏完全被游客忽視。
“觸摸屏里介紹的內(nèi)容,其實我在展區(qū)的墻上或旅游手冊上也能看見。所以一路看過來,覺得沒必要再通過觸摸屏看了。”福州市民林先生不久前去了日本和臺灣旅游,他告訴記者,臺北故宮同樣也有智慧講解儀,但是其展品沒配太多文字,詳細資料都收錄在講解儀里,使用起來不會覺得有重復感。日本淺草寺的講解儀甚至無需手動操作。游客去到景點時,講解儀會自動感應然后講解,非常人性化。
還有游客建議,目前福建省提供智慧講解服務的景區(qū)多半要求游客付費使用智慧講解儀,而在國外,游客只需抵押相關證件就可免費使用。
記者從省旅游局了解到,福建省正在制定適度超前的《福建“智慧旅游”建設總規(guī)劃》和《智慧旅游大平臺建設方案》。今年,省、市、縣、景區(qū)四級將聯(lián)動合作建設智慧旅游體系。另據(jù)了解,2012年,福州、廈門以及武夷山成為首批“國家智慧旅游試點城市”。今年,福建省將在此基礎上推動鼓浪嶼、武夷山、福建土樓、泰寧等品牌景區(qū)建設智慧旅游景區(qū)試點。
多一點換位思考
科技以人為本,所有的革新要人說“贊”,才是真的贊。
智慧旅游的建設也是這樣。人們不關心一個城市的旅游信息化框架是如何搭建的,卻無比在意手邊的一個APP或是導覽器好不好用。
旅游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已給游客體驗帶來了兩次變革。第一次變革叫“點菜服務”,其特征是“有什么,點什么”。比如在網(wǎng)站上推出旅游線路、度假產(chǎn)品、酒店機票比價搜索等,讓游客比較、點評,然后選擇中意的線路出游。這比之前旅行社門店提供的信息量大很多,使游客可選擇的余地大很多。第二次變革叫“貼身服務”,其特征是“要什么,有什么”。比如個性定制服務、無線感知服務等。游客可自定義旅游線路,系統(tǒng)會自動生成相關產(chǎn)品;或是當游客位于某一個景區(qū),相關吃住行游購娛信息都會呈現(xiàn)在眼前。
這兩次變革,實現(xiàn)了被動地為人服務到主動地服務人的轉變,也啟發(fā)了我們,在建設智慧旅游的過程中,多一點換位思考,多一點以人為本。當“懶人出行”真正實現(xiàn)時,我們的自由行該是多么精彩。
近日,廈門鼓浪嶼、長樂顯應宮景點也推出新玩法——前者通過一個智慧終端旅行應用,為游客提供隨身電子旅游指南;后者是一個三維全景漫游系統(tǒng),讓游客不用親臨實地,就能了解顯應宮的歷史文化等信息。
這些智慧元素,給我們的旅游帶來怎樣的新體驗?
“智慧”元素讓旅游便捷有趣
鼓浪嶼的那款電子旅游指南,叫作“蹓跶•鼓浪嶼”。22日中午,記者用手機下載安裝之后,一點開主界面,就被其個性化的手繪風格吸引。
在界面的左上角,顯示“我離鼓浪嶼還有216.90km”,右上角顯示當時鼓浪嶼的天氣情況是“陣雨轉陰,10℃”,界面中間部分顯示當時的“上島人數(shù)14242”,下半部分則細分為“線路”“蓋章”和“地圖”。
如果此時身處鼓浪嶼,“蹓跶•鼓浪嶼”會展現(xiàn)更多功能。比如,點開“線路”,會出現(xiàn)“使館之旅”“別墅之旅”“吃貨之旅”“景觀之旅”四條主題線路,游客可根據(jù)這些線路,選擇去吃美食或游覽感興趣的景觀。再比如,點開“蓋章”,你可立刻看見周邊提供旅游圖章的商鋪,掃描這些商鋪的二維碼會得到一個電子圖章,馬上可以曬上微信和微博。福州市民范慧宜剛從鼓浪嶼玩回來,她說:“它的主題攻略做得好。我就是‘吃貨之旅’節(jié)省了找美食的時間。”
還有一種“智慧”元素越來越受背包客喜愛,它叫景區(qū)智慧導游儀。近日,記者在福州三坊七巷景區(qū)就看見一些游客使用這種導游儀。
它外形酷似手機,里面灌錄有三坊七巷所有景點的中文講解。游客需了解某個景點時,點擊導游儀相應的數(shù)字,導游儀就會播放相應景點的詳情。受訪游客表示,用這種便攜式的智慧導游儀,游覽景區(qū)的時間和節(jié)奏可自由控制,輕松自在。
除了APP和智慧導游儀,還有不少游客喜歡在出游前登錄景區(qū)網(wǎng)站先進行3D“云游”。顯應宮、武夷山、白水洋等景區(qū)就提供這樣的服務。在這些景區(qū)的網(wǎng)站上,你可看見景點的3D實景或三維立體效果圖,可玩互動游戲增加對景點的了解,還可進行網(wǎng)絡購物、酒店預訂。一些人也稱這種體驗叫虛擬旅游,通過提前“探路”,為今后真正出游提供借鑒。
“高大上”還須添點親和力
無論是使用APP、智慧導游儀還是體驗網(wǎng)站,游客無非就是想獲得更多的旅游樂趣。不過隨機受訪的游客中,能熟練玩轉這些“智慧”元素的并不多,它們給人的普遍印象是“互動性、親和力不夠”。
比如福州林則徐紀念館,這個景點內(nèi)的林則徐史績展覽區(qū)里一共放置有10多臺多媒體觸摸屏查詢系統(tǒng)、一個放映廳和三個智慧模擬場景。采訪時,記者和數(shù)十名游客在展覽區(qū)內(nèi)逗留了約半個小時,只看見3名游客體驗了A展廳的“林則徐歷官十四省圖示”多媒體觸摸屏,1名游客體驗了D展區(qū)的“禁毒問題答答看”多媒體觸摸屏,其余的多媒體觸摸屏完全被游客忽視。
“觸摸屏里介紹的內(nèi)容,其實我在展區(qū)的墻上或旅游手冊上也能看見。所以一路看過來,覺得沒必要再通過觸摸屏看了。”福州市民林先生不久前去了日本和臺灣旅游,他告訴記者,臺北故宮同樣也有智慧講解儀,但是其展品沒配太多文字,詳細資料都收錄在講解儀里,使用起來不會覺得有重復感。日本淺草寺的講解儀甚至無需手動操作。游客去到景點時,講解儀會自動感應然后講解,非常人性化。
還有游客建議,目前福建省提供智慧講解服務的景區(qū)多半要求游客付費使用智慧講解儀,而在國外,游客只需抵押相關證件就可免費使用。
記者從省旅游局了解到,福建省正在制定適度超前的《福建“智慧旅游”建設總規(guī)劃》和《智慧旅游大平臺建設方案》。今年,省、市、縣、景區(qū)四級將聯(lián)動合作建設智慧旅游體系。另據(jù)了解,2012年,福州、廈門以及武夷山成為首批“國家智慧旅游試點城市”。今年,福建省將在此基礎上推動鼓浪嶼、武夷山、福建土樓、泰寧等品牌景區(qū)建設智慧旅游景區(qū)試點。
多一點換位思考
科技以人為本,所有的革新要人說“贊”,才是真的贊。
智慧旅游的建設也是這樣。人們不關心一個城市的旅游信息化框架是如何搭建的,卻無比在意手邊的一個APP或是導覽器好不好用。
旅游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已給游客體驗帶來了兩次變革。第一次變革叫“點菜服務”,其特征是“有什么,點什么”。比如在網(wǎng)站上推出旅游線路、度假產(chǎn)品、酒店機票比價搜索等,讓游客比較、點評,然后選擇中意的線路出游。這比之前旅行社門店提供的信息量大很多,使游客可選擇的余地大很多。第二次變革叫“貼身服務”,其特征是“要什么,有什么”。比如個性定制服務、無線感知服務等。游客可自定義旅游線路,系統(tǒng)會自動生成相關產(chǎn)品;或是當游客位于某一個景區(qū),相關吃住行游購娛信息都會呈現(xiàn)在眼前。
這兩次變革,實現(xiàn)了被動地為人服務到主動地服務人的轉變,也啟發(fā)了我們,在建設智慧旅游的過程中,多一點換位思考,多一點以人為本。當“懶人出行”真正實現(xiàn)時,我們的自由行該是多么精彩。
作者:小鵬 通訊員:本站
(責任編輯:徐鵬)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
相關新聞
- 45個國家地區(qū)對中國公民實施免簽、落地簽證 2014/2/25 9:47:55
- 大陸游客赴臺個人游 每日上限擬調至4000人 2014/2/25 9:41:34
- 中國國家形象報告出爐:國際認可中國大國地位 2014/2/24 9:02:39
- 中領館提醒泰南中國游客勿自駕汽車、摩托車等 2014/2/21 10:42:38
- 新的國內(nèi)旅游接待統(tǒng)計指標評價辦法將實施 2014/2/21 10:40:04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