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見河南 出彩中原——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開展
http://m.b6man.com 2019/6/1 14:39:15 來源: 點擊:次

2019年6月1日上午10:00,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豫見河南 出彩中原——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在河南博物院開幕,展覽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河南博物院、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承辦,旨在展示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獻禮祖國70周年華誕;顒佑蓜討B展示和靜態展覽兩部分組成,可謂是看點滿滿。
動態展示
開展日恰逢六一兒童節,主辦方特別精選適合孩子理解、適合互動體驗的項目,讓孩子們獲得快樂的同時,也能體驗到非遺的魅力,過一個不一樣的兒童節。參展項目主要有中原大鼓、趙莊魔術、張氏經絡收放療法、朱仙鎮木版年畫、汴繡、宋室風箏、孟津剪紙、牡丹畫、竹編、絞胎瓷、香包、泥塑、烙畫、方城石猴、面塑、?h泥咕咕、淮陽泥泥狗、麥稈剪貼、糖畫、吹糖人、花生糕等項目。
特別提醒大家,動態展示只有6月1日當天,千萬莫失良機。
趙莊魔術傳承人丁德龍現場獻藝
吹糖人
靜態展覽
靜態展覽將在省博物院東配樓二樓展廳進行,時間為6月1日至9日,主要分“追夢”、“耕耘”、“收獲”三個主題板塊:
第一板塊:追夢
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在2019年我省“不忘初心·我們都是追夢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剪紙大賽”中,眾多獲獎作品圍繞“追夢”這一主題,構思奇巧,技藝精湛,集中反映了新時代河南的新面貌、新變化,抒發了中原兒女心懷夢想、奮力逐夢的昂揚斗志。

“追夢”板塊精選大賽部分獲獎作品,作者中年齡最小的是7歲的孩童,年齡最大的已是八十多歲的耄耋老人,既有國家級、省級剪紙代表性傳承人,也有高校的美術專業師生以及民間剪紙愛好者。作品內容豐富,技法多樣,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新農村建設、鄉風文明等方面反映了中原風土人情,多角度展現了出彩河南。
此次展出作品中,有一副必須要重點推介——長8米,高2.2米的《開國大典》剪紙。該作品為我省近年來少見的巨幅剪紙作品,畫面以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門為主題,定格毛澤東宣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偉大時刻,刻畫了60多位歷史人物的生動形象。
第二板塊:耕耘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當今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城鄉大地是耕耘者的舞臺。此處精選舞陽、汝南兩地農民畫作品,構圖豐富飽滿,色彩強烈高亢,展現了近年來我省新農村發展變化的生動圖景,展現了廣大農民的耕耘與奮斗,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鮮活的生活氣息。本部分依照題材,主要分為脫貧攻堅、“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民俗風情這三個主要部分進行展示。
在脫貧攻堅奔小康的偉大時代命題面前,農民畫作者圍繞這一主題,深入鄉村扶貧一線,親身感受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出干群一起齊心協力奔小康的動人場景。
2013年,舞陽縣被中央文明辦確定為全國“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創作基地,先后有200多幅農民畫作品入選中宣部、中央文明辦、中國網絡電視臺“講文明 樹新風”“圖說我們的價值觀”公益廣告,不僅在全國各大媒體反復播放,在我們城市街頭巷尾如公交站牌、地鐵站臺、建筑圍擋等處也能看到它們的身影,本次展覽特別精選數幅入選作品,請大家一睹真容。
第三板塊:收獲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近年來,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取得了長足發展,認定、記錄、建檔、傳承、傳播、研究等工作成效顯著。不僅如此,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因其豐厚的內涵、獨特的價值,在河南經濟、社會、文化建設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板塊聚焦“非遺助力扶貧攻堅”和“創新融入當代生活”這兩個主題,將優秀實踐案例引入場景之中,讓觀眾感受到豐富而立體的展示呈現。
1.樂器制作助力蘭考脫貧
泡桐曾是蘭考治理風沙、內澇、鹽堿“三害”的重要武器。如今“三害”退卻,但當地泡桐木以其優異的聲學品質,加之民眾的勤勞智慧,使得蘭考成為全國聞名的民族樂器生產基地,蘭考人民正借助泡桐這一“綠色銀行”走上致富之路,彈奏出年豐人樂的歡樂曲。此處展出了蘭考所產古琴、古箏、琵琶、柳琴、阮等精品樂器,開展當天,還有來自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的藝術家現場演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中州箏派的傳統曲目。
2.淮陽“非遺手藝”助力精準扶貧
近年來,淮陽大力推進“非遺手藝”助力精準扶貧,幫扶引導群眾開展泥泥狗、布老虎制作,統一收購銷售,目前,已形成金莊、陳樓、龐莊等泥泥狗、布老虎生產專業村,小泥巴捏成“金飯碗”,布老虎成了“招財虎”。2019年5月,淮陽縣這一國定貧困縣已經退出了貧困縣序列。此處將展示泥泥狗、布老虎這兩大淮陽傳統美術代表項目,特別是泥泥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許述章的作品將得到全面展示。
3.非遺·茶生活
茶,既是一種文化載體,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我省陶瓷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按照“見人見物見生活”的非遺保護理念,更新設計思路,拓展門類品種,提升工藝水平,推動當代設計走進傳統工藝,傳統工藝融入現代生活,彰顯中原文化特色,喚醒生活之美。此處將展示我省鈞瓷、汝瓷、登封窯瓷、絞胎瓷等項目的茶生活用品,匯集了眾多名家大師的精品力作,上述四個項目的10名國家級傳承人和18名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的作品都參與了此次展示。
此外,此次展示所用古典家具來自我省省級非遺項目臨潁木雕,古樸典雅、造型嚴謹。
在三大板塊之外,為了表達對祖國70周年華誕的美好祝福,此次還專門設置了“走過春夏秋冬”“福運綿長”“張燈結彩”三個場景裝飾。
1.走過春夏秋冬
中原一帶是二十四節氣的主要發源地和實踐區,春種、夏長、秋收、冬藏,中原人民依照節氣變化有條不紊地安排生產、生活,踏踏實實地走過每一個春、夏、秋、冬。2016年,“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洛陽孟津九零后剪紙傳承人暢揚揚專門創作了一套二十四節氣剪紙,展現了中原百姓在不同節氣里的生產、生活場景,主辦方還邀請我省著名書法家武慶平為每個節氣剪紙題寫了諺語,可謂是珠聯璧合。
2.福運綿長
金瓜香包氣味芬芳,造型飽滿,色彩艷麗,蘊含福氣滿滿、瓜瓞綿綿的美好寓意;汴繡牡丹雍容華貴、端莊富麗,代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此處以金瓜香包組成“70”字樣,輔以汴繡牡丹圖,表達了廣大非遺傳承人和保護工作者對祖國的美好祝福。
3.張燈結彩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汴京燈籠張在開封已傳承二百多年,其作品既有宮廷花燈的莊重華貴,也有民間藝術的生動活潑,造型別致,用料考究,色彩艷麗,制作精良。在喜迎祖國70華誕之際,盞盞彩燈點亮中原兒女深情祝福,映照祖國光輝前景。
本次展覽有幾個亮點值得關注:
一是互動性、趣味性強。此次展覽開幕恰逢兒童節,我們特意安排6月1日現場互動展示活動,選取便于孩子理解和參與的項目,讓孩子們獲得快樂的同時,也能體驗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尤其是趙莊魔術傳承人丁德龍,表演技藝精湛,多次參加央視文藝節目,被稱為中國民間的"大衛·科波菲爾",此次受邀參演,鄭州觀眾可以近距離欣賞名家演出,感受河南魔術的國際范兒。
二是名家精品多、內容豐富。此次展覽匯集眾多名家大師的精品力作,楊志、任星航、朱文立、孟玉松、李景洲、柴戰柱、王素花、郭太運、王國慶、張俊濤等十多位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及大國工匠作品都參加了此次展覽。展覽展品挑選十分嚴格,每件展品都代表著所屬項目的高水準,充分體現了制作者技藝之精妙、創意之獨特。
三是時代感、生活氣息濃厚。靜態展示中“追夢”板塊以剪紙的方式抒發了中原兒女心懷夢想、奮力逐夢的昂揚斗志,“耕耘”板塊精選舞陽、汝南兩地農民畫作品,展現了近年來我省在鄉村振興中新農村發展變化的良好風貌,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鮮活的生活氣息。
四是是非遺助力扶貧、融入現代生活元素突出。以場景展示的方式推出“樂器制作助力蘭考脫貧”、“非遺手藝助力淮陽精準扶貧”兩個優秀實踐案例,將非遺助力扶貧成果得以直觀呈現和普及。在展示傳統工藝作品和技藝的同時,展覽還特別注重創新,展品中既有大師們的代表性傳統作品,也有其新創力作和衍生品。突出了“讓傳統工藝走進現代生活,現代設計走進傳統工藝”的保護理念。
此外,在整個展覽期間,將通過微信掃一掃的方式,開展“看展覽分享朋友圈集贊”贈送非遺禮品、景區門票等趣味互動環節,讓您不僅可以欣賞、感受、體驗傳統工藝,還能體會到文旅融合的福利。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歷史賦予的責任,也是傳承文化根脈、共筑民族未來的時代命題。
溫馨提示:
豫見河南 出彩中原——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
展覽時間:
動態展示:6月1日
靜態展覽:6月1日-9日
地點:河南博物院
作者: 通訊員:
(責任編輯:申志)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 王國生在省文化和旅游廳調研時指出 讓文化旅游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亮 2019/5/24 16:54:52
- 省文化和旅游廳組織專家組赴登封調研指導國家級旅游標準化示范城 2019/5/22 10:49:42
- 2019“中國旅游日”河南分會場活動在信陽新縣啟幕 2019/5/19 22:22:19
- 約“惠”河南 “5·19中國旅游日”117項優惠政策等你打卡 2019/5/17 17:39:45
-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專題研討班圓滿結業 2019/5/16 20:4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