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過后,河南焦作北部山巒生機初綻。曾經(jīng)千瘡百孔、支離破碎的廢棄礦山,如今遍植綠樹。雖礦坑依稀,但這里已成為3000余畝山地公園和1000余畝礦山公園。
“半城青山半城水”,這是否還是百余年采掘后資源枯竭的煤城焦作?是否還是煤灰粉塵能沒著腳踝、來幾個月看不見城北是山的豫北礦場?這些記憶不遠,2008年全國首批12個資源枯竭城市,焦作榜上有名。如今這里已是國家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市,正在建設一座生態(tài)宜居城。
焦作市委書記孫立坤說:“綠水青山好,轉型攻堅難。治山、治水的基礎必然是凝心聚力的大環(huán)境,是務實重干的干部作風。讓行政環(huán)境為城市環(huán)境開路,為經(jīng)濟轉型護航。”
治山:樹是“縫山針”,縫合城市生態(tài)屏障
樹,是真正的“縫山針”,焦作史無前例的造林工程全面拉開。石塊礦渣中,植物無土扎根,工人就系上纜繩,攀巖附壁,打孔、釘樁、掛網(wǎng),把拉來的泥土固定在山崖,將裸坡平整成梯田,種上松柏;在緩坡植上草皮,鋪設水管,噴播滴灌。140多家行政事業(yè)單位、30家重點企業(yè)分片造林,碑牌標示分明,管種還要包活。
兩年苦戰(zhàn),城北第一道山脊已成一道綠色屏障,實施廢棄黏土礦、廢棄采石場等地質(zhì)環(huán)境治理項目32個,治理面積2.5萬畝,新增林地近3000畝,各類樹種16萬棵。龍翔、縫山等多個森林公園彼此相連,合成一條南太行林帶,環(huán)城森林體系初見雛形。
治水:水為城市聚氣,水系貫通城市生態(tài)之魂
引來黃河水,調(diào)節(jié)過境水,蓄足天上水,補充地下水。通過梳理河道,修建引水調(diào)蓄工程,“四廊六脈”“五庫六湖”“東西濕地”等點線條塊在214平方公里的城區(qū)范圍縱橫鑲嵌。6條縱向河道、4條橫向廊道循環(huán)貫通,南引黃河,北蓄降雨,西攬徑流,融匯進城。
經(jīng)過兩年努力,城市水系初步目標一一實現(xiàn)。黃河水通過引黃入焦干渠注入大沙河,新增引黃灌溉面積160萬畝,成功應對去年夏旱。大沙河兩側已形成5.4公里長、120米寬的景觀水面。靈泉湖千畝水面形成,影視湖三道水堰完工,帶狀濕地完成10公里主體工程……
治吏:人是決定因素,風清氣正聚力轉型攻堅
形成風清氣正的環(huán)境從自身抓起。2013年年底,市委常委和正市級領導登報承諾“八個做到”,帶頭依法依規(guī)辦事、帶頭抵制跑官要官、帶頭抵制拉票賄選、帶頭完成工作任務,并帶頭接受各方監(jiān)督。
“精兵”伴隨“簡政”。去年焦作實施行政審批改革,建設工程類審批由300個工作日壓縮至40個,行政審批日辦量比前年增六成多。就在這一年,新登記資本總額同比增長153%。焦作被河南省政府確定為行政審批標準化試點市。
作風過硬與否,只有放進干事創(chuàng)業(yè)中“鍛造”。在焦作急需推進的鐵路、公路、能源、水利、生態(tài)等十大建設中,由班子領導責任分包,配套“一大建設、一套班子、一本臺賬、一周一例會、一月一通報、一季一觀摩、一年一考核”。作風硬不硬,看真抓實干。
焦作市委、市政府深知,抓作風如逆水行舟,就像綠水青山得來千辛萬苦,一定不容許有污染企業(yè)毀掉大環(huán)境。
山青、水綠、人心齊,環(huán)境是核心競爭力。太行之陽,黃河北岸,“半城青山半城水”的生態(tài)宜居城闊步走來!
- 第七屆焦作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暨2013云臺山旅游節(jié)今日開幕 2013/8/20 10:24:55
- 省旅游局標準化評估組赴焦作開展中期評估 2013/3/29 17:25:07
- 張廣智副省長赴焦作溫縣、沁陽兩市縣調(diào)研文化旅游體育工作 2012/11/12 11:10:07
- 焦作與韓國慶州市結為“旅游友好城市” 2012/11/7 10:47:18
- 王玉寶副局長參加焦作紅葉節(jié)全國攝影大展開幕式 2012/10/15 11:30:43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