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石窟、少林寺震撼臺灣專家
http://m.b6man.com 2008-12-27 8:56:24 來源:大河報 點擊:次
昨天下午,冬日里難見的暖陽散發(fā)著脈脈溫情,斜照在少林寺的七進大殿之上。
下午4時18分,參加海峽兩岸法學學術(shù)研討會的專家們在西方圣人殿外聆聽講解時,唯有臺灣法曹協(xié)會秘書長陳榮傳進入殿內(nèi),拜倒在釋迦牟尼像前,鄭重地深深三叩首,然后又向寺僧捐了功德。
出得寺來,記者跟陳榮傳聊起來:“您為什么要捐功德?”“我對宗教,既視為精神產(chǎn)品,也看成文化現(xiàn)象,你捐了,他們就不用出來化緣了,我們也就結(jié)下善緣了。”陳榮傳儒雅平和地說。
“您許愿了嗎?”記者問。“在少林寺,我許了一個大愿。”陳榮傳忽然笑了。“什么大愿?”明明知道許愿是天機,不能說破的,記者還是忍不住要追問——“家國大愿嗎?”“是,家國大愿。”陳榮傳臉色莊重起來。
昨天,是海峽兩岸首屆法學學術(shù)研討會落幕后“加演”一天的節(jié)目,也是給大家最輕松愉快的安排。
上午觀摩了洛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庭和行政庭的兩個庭審后,專家們分別參觀游覽了神往已久的洛陽龍門石窟和少林寺景區(qū)。
上午10時許,在零下氣溫的寒冷中,大家一路沿著龍門石窟景區(qū)的潛溪祠、賓陽三洞,經(jīng)由摩崖三佛龕、萬佛洞南行,直抵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在導游畫龍點睛的解說引導下,臺灣法學界朋友對景區(qū)北魏時期的賓陽三洞以瘦為美的“秀骨清像”釋迦牟尼,唐朝萬佛洞里以肥為美的“豐腴圓潤古典三彎”觀世音菩薩,以及梅蘭芳受此像啟發(fā)創(chuàng)造了洛神形象的傳說,都贊不絕口驚嘆連連。
陳榮傳先生手握微型攝像機,全神貫注地拍個不停。在萬佛洞前,他真摯地對記者說:“咱們的古物全球獨特,能保留多少就要盡量保留保護!近年來,國際間對各國文化遺產(chǎn)逐漸形成了新的理念——都希望古物能重新回到各自的故里。洛陽龍門石窟既然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它就不僅是中國的事情,而是為世界人民留下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這是更高境界更有意義的事情,相信大陸一定會從法律和文化各方面做好這件事情。”
在盧舍那大佛前,人們被驚呆了般不敢高聲語,仿佛想聽聽大佛神秘微笑中的深意。也有很多臺灣朋友去抱抱壯碩的佛腳,以求免罪除災,安寧康樂。
下午,專家們來到塔溝少林武術(shù)學校。看到學員們正在整理習武棍棒,“淘氣”的臺灣玄奘大學法學博士賴來從地上抄起家伙,口中喊著“嘿嘿”就耍起把式揮舞起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在少林寺景區(qū),人們再次感受了千年古剎的風姿和魅力——混元三教九流圖、李世民碑、大雄寶殿、巨型武僧菜鍋、神光立雪拜達摩的立雪亭,每一進大殿,每一副楹聯(lián),都喚起了專家們的思古幽情和中國歷史文化自豪感。臺灣專家中有些人已經(jīng)是第二次游覽這些地方,但他們說,依然有強烈的震撼感:“一定要保護好中原文化遺跡,這是我們的文化基因!”
作者:杜超 韓景瑋 通訊員:王偉
(責任編輯:韶萍)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