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每當提起司馬光的這一名句,都讓無數(shù)洛陽人為生在這個有著一千多年建都史、見證了許多朝代興衰的城市深感自豪。但是,有多少洛陽人真正了解洛陽?有多少人真正走入過洛陽老城的深宅小巷?
作為洛陽的根基所在,老城區(qū)藏有我們很多人不甚了解的歷史痕跡,這里略顯廢舊的一磚一瓦,或許都承載著古老而傳奇的故事。
今年8月,由洛陽錦陽如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lián)手老城區(qū)政府、古城管委會共同推出的“品讀洛陽城”文化體驗活動自啟動以來,吸引了不少市民關(guān)注、參與以及質(zhì)疑。
日前,《洛陽晚報》記者專訪了“品讀洛陽城”活動負責人王泳懿,一探其策劃推出該活動的初衷和本意。
一份情懷五年未斷 只為讓更多人了解古城
“有人說洛陽人還看什么老城?有人說老城除了十字街,其他地方有什么可逛的?包括參加過我們活動的游客,也有人質(zhì)疑所看的幾個點有的在建、有的未建,感覺沒什么新奇之處。但這才是原汁原味的老城,這才是有著‘廢’之痕跡的洛陽。”出乎記者意料,王泳懿用這么一段“質(zhì)疑活動”的言語開始了此次采訪。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那么游人來了洛陽,能看到洛陽的繁華興盛,可‘廢’在哪兒?我覺得,‘廢’在老城。”王泳懿說,“時間長河在洛陽老城留下了太多的印記,人到這里才會去思考這些頹敗廢舊究竟經(jīng)歷了哪些歷史和故事,從‘廢’看過去,從曾經(jīng)的輝煌引發(fā)眾人對‘興’的展望,再由‘廢’看未來。”
據(jù)了解,深愛著這座城市的王泳懿,早在五年前就和好友想好了“品讀洛陽城”活動的策劃創(chuàng)意,但因諸多原因,創(chuàng)意擱淺,沒有繼續(xù)?蛇@份“想要解讀古城歷史文化,讓更多人真正認識洛陽”的情懷一直在她心頭縈繞,契機成熟時,她終于再次拾回這件真心想要去做、想要做好的事。
行走老城品讀歷史 只為激起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今年7月,天氣正熱時,王泳懿和她的年輕團隊一步一步踏遍老城,精心挑選出多個看點,組成了“洛陽·興廢之路”和“洛陽·禮樂之行”兩條游覽線路。
8月19日,第一期“品讀洛陽城”活動正式啟動,(如圖)記者當時也有幸參加了首期活動,與眾人一起過麗景門、走西大街、探城隍廟、觀董家大院、訪安國寺,在精湛的講解中了解到老城真正的歷史厚重感,在慢慢的行走中體驗到歷史在洛陽留下的痕跡。
“洛陽是世界四大圣城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早、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唯一被稱為‘神都’的城市,基于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我們應(yīng)該讓文化復(fù)興,找到洛陽人獨有的文化根基和底氣,從而激起愛洛陽的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王泳懿表示,“品讀洛陽城”活動就是想讓洛陽人真正了解洛陽,通過洛陽人自己的口碑把古城文化推出去,把洛陽推出去。
目前,“品讀洛陽城”活動已舉行了四期。王泳懿希望,能有更多洛陽人在周末用兩三個小時的時間,來老城慢慢走,細細品,聆聽洛陽背后的故事。“如果您對洛陽老城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更多的考證,歡迎加入我們,以正能量展示洛陽古城文化。”王泳懿說。

品讀洛陽城官方微信公眾號
- 洛陽:還有這些村 可以慢慢游 2016/10/26 11:36:16
- 洛陽應(yīng)天門遺址保護展示工程開工 2016/10/21 10:19:04
- 河南省花鳥畫牡丹專題展在中國國家畫院龍門美術(shù)中心開展 2016/10/21 10:18:24
- 河南省第十五屆中國畫藝術(shù)展在洛陽美術(shù)館開展 2016/10/21 10:08:48
- 構(gòu)建“全域旅游” 洛陽更有魅力 2016/10/20 10:4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