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陪同出訪韓國時,向韓方贈送了出自洛陽的牡丹瓷。
這份“國禮”的背后還有哪些故事?在百雀羚等“老國貨”“老字號”紛紛因作為“國禮”而一夜間火了以后,這次,牡丹瓷作為“國禮”又能給洛陽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帶來哪些啟發與機遇呢?
1.“中博會”邂逅機遇 牡丹瓷與外交部結緣
“國禮”牡丹瓷的制作者李學武說,去年5月,他在鄭州參加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下稱“中博會”)時遇到兩位烏克蘭客人,當時這兩位客人相中了他專為“中博會”制作的4幅牡丹瓷屏風。本來屏風并不售賣,但那兩位客人非常喜歡,很想買走。
后來,李學武決定為他們再做4幅屏風,并將趕制好的屏風親自送到了客人指定的位于北京的國際友好聯絡會。沒想到的是,他的牡丹瓷被輾轉推薦給了外交部,并一下獲得了外交部的青睞。
去年年底,外交部與李學武的公司簽訂協議,將牡丹瓷精品作為“國禮”贈送外國友人。如今,李學武每個月都要給外交部送15套至20套牡丹瓷精品。
如何在運輸中保證被帶到國外的“國禮”不被摔碎,成為牡丹瓷必須解決的問題,為此,李學武專門發明了空氣安全裝置,這一細節受到外交部肯定。外交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后洛陽牡丹瓷還將繼續被外交部使用。
2. “洛陽禮”走出國門由來已久
其實,牡丹瓷并不是洛陽走出去的第一份“國禮”
早在20世紀80年代,洛陽美陶公司生產的九都牌唐三彩就曾獲得了國家金獎,并走向54個國家和地區,作為“國禮”先后贈送給了30多位國家或地區的元首,甚至還收到了外交部專門發的致謝函。但是,自從個體作坊良莠不齊的唐三彩哄搶市場后,盛極一時的唐三彩受到嚴重沖擊,旅游精品的形象遭到破壞,曾經貴為“國禮”的三彩馬一度變成了灰頭土臉、粗制濫造的路邊貨。此后,洛陽還有許多產品也被選做“國禮”:早在 1990年北京亞運會時,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郭愛和設計的三彩臉譜系列,就被送給駐華使節;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郭愛和設計的三彩十二生肖之虎虎生威也被送給了外國駐華外交機構、領事機構等;2009年,洛陽的鐘鼎青銅器被外交部禮賓司選中,用于為我國的180多個駐外使館服務……
洛陽三彩、青銅器等,都是極富有河洛特色的文化“符號”。郭愛和認為,在文化創意產業方面,洛陽從來都不缺資源,但缺的是對文化產品的包裝,以及用創意來點石成金。在文化產品領域,有人走精品路線,有人走大眾路線,但不管怎樣做,大家的共同目的是把文化產業真正做起來。
3.“國禮效應”只是錦上添花,產品質量才是競爭之本
洛陽理工學院副教授周巖認為,牡丹瓷被選為“國禮”,不僅是對瓷器品質的認可,更是體現了牡丹代表悠久中華文化、泱泱大國形象的品牌地位。對此,企業可以“借國禮東風”做自己的品牌。例如在品牌塑造上,將牡丹瓷與國禮綁定,通過廣告宣傳強化“國禮牡丹瓷”定位;按照國禮的牡丹瓷內容規格,開發系列高檔產品,順勢進軍高端的政務、商務市場。除此,這次領導人訪韓引起兩國巨大反響,加之瓷器文化在東亞地區源遠流長、盛唐文化影響深遠。牡丹瓷應借此良好的輿論聲勢,迅速研制出既能體現中華傳統文化,又適合韓國市場需求的牡丹瓷產品,積極開拓韓國市場。不過,周巖認為,“國禮效應”只是錦上添花,產品質量才是競爭之本。在這方面,洛陽三彩、牡丹瓷、青銅器都已經搶占了先機,并通過不斷地引入新技術、新工藝,開發出適合當前社會審美和生活需要的拳頭產品,日益贏得市場的青睞。因此,在這方面,洛陽其它文化創意產業領域也應當繼續開發出既能體現中華文化內涵,又能適應外國市場需求的優質產品。
- 吉林市旅游局在洛陽舉辦推介會 2014/7/10 8:50:40
- 彭麗媛向韓方贈送的國禮為洛陽牡丹瓷 2014/7/8 16:21:42
- “重走絲路,洛陽啟程”大型文化旅游采風活動啟動 2014/7/7 19:08:33
- 洛陽房車旅游初露頭角 2014/7/7 18:27:06
- 臺灣文資專家高度評價“洛陽模式” 2014/7/7 18:22:49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