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4月的洛陽,牡丹的盛會。
每年的這個時候,不約而同,人潮從四面八方涌來,共赴這場春天的約會——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花前,贊嘆國色天香,流連忘返;園外,觸摸厚重文化,細細品味……
自1983年創辦以來,洛陽牡丹文化節已過“而立之年”。時光荏苒,牡丹文化節給洛陽帶來了什么?是澎湃激昂的改革開放樂章,是源源不斷的發展活力,是千年帝都向世界開放的重要窗口和閃亮名片!
1 “一炮而紅”的牡丹花會
4月初的一天,王城公園沉香樓一側的花池邊,三五成群的游人面對著花池猛按相機快門。在熙熙攘攘的賞花人群中,一位白發老人邊走邊賞嬌艷的牡丹。在她的記憶里,當年的王城公園的大門只是一扇普通的鐵門,公園里很多道路還是土路,走的人多了,路面便揚起土來……
老人名叫孫秀英,今年67歲。
時間的指針撥回到1983年。那一年4月15日,第一屆洛陽牡丹花會在王城公園開幕,隨后出現的火爆場面讓組織者措手不及:大批游客涌進王城公園,餐館空前火爆,出現“斷炊”窘態;旅店爆滿,學校拼起課桌安排客人……
于是,政府鼓勵市民為花會服務,許多市民參與其中。
那一年,孫秀英剛剛隨丈夫來洛,還沒找到合適的工作。于是,她在王城公園附近擺了個小攤——一個手推車,幾個小方凳;車上除面包外,還放著自制的茶葉蛋和茶水。
生意的火爆程度讓孫秀英吃驚:一角錢一個面包,一角五分錢一個茶葉蛋,兩分錢一碗茶水……拿著錢買東西的人圍了好幾層。“一天下來就掙了20多元。而當時,一個工人的月工資才幾十塊錢。”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孫秀英至今仍感慨萬千。
首屆牡丹花會短短10天,洛陽迎來250萬游客,超過以前賞花人數的10倍,游客來自7個國家和地區以及22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全國有幾十家報紙、電臺、刊物報道了這一盛況。
牡丹花會“一炮而紅”,洛陽名聲大噪。
從此,牡丹花與洛陽城相伴相隨、相融相合、相輔相成,成就一部偉大的傳奇。
2 “經貿唱戲”的裂變效應
王城公園往西不到1公里,中州西路拐彎處坐落著一座洛陽牡丹大酒店。雖已歷經20多年風風雨雨,外觀略顯陳舊,但樓頂那朵金色“牡丹花”依舊耀眼。
許多人不知道,這是我省首家按照國際三星級標準設計建造的中外合資涉外酒店,也是牡丹花會“經貿唱戲”的成果之一。
曾在市外辦和旅游部門工作的馮本立回憶,隨著首屆牡丹花會“一炮而紅”,來洛的中外游客越來越多,賓館“一房難求”的尷尬局面時常出現。頭幾屆牡丹花會后,為了緩解住宿緊張狀況,洛陽市政府通過多方洽談達成協議,由當時的洛陽市旅游局、洛陽市美陶公司和廣州一家房地產公司、香港一家外資企業合資,興建牡丹大酒店。1988年4月,牡丹大酒店破土動工,兩年后順利試營業,使用至今。
其實,1983年的首屆牡丹花會,洛陽還沒有把牡丹花會和商業開發放在一起考慮,當時洛陽對外宣傳的口號是“以花為媒,廣交朋友”。
1984年4月,在第二屆牡丹花會上,洛陽市舉辦了一個輕紡產品看樣訂貨會。沒想到,小小的訂貨會竟引起了上海、江蘇、浙江等地輕紡行業的關注,一時間外地客商紛紛來洛看樣訂貨。正是這個訂貨會,讓洛陽人茅塞頓開,“花會搭臺,經貿唱戲”的思路開始明晰。
1985年的第三屆洛陽牡丹花會,出現了一項新的活動——首屆經濟技術洽談會,從此拉開了牡丹花會“經貿大戲”的帷幕。
“與現在場面宏大的經貿洽談會相比,當時洽談會的會場條件顯得比較簡陋。”馮本立說,由于當時條件有限,會場就選擇在友誼賓館院內一個可做飯堂又可做會議室的大平房內。室內拉了橫幅,擺了一圈桌子、椅子,洽談會就在這樣的條件下舉辦。
洽談會規模雖不大,卻取得明顯成效。160多名來自北京、天津等兄弟省市以及法國、日本等國家的來賓,分別就礦藏開發、合資經營、技術成果轉讓等方面與我市簽訂了86項意向書、協議書和合同書。
隨著經濟技術洽談會的不斷舉辦,牡丹花會期間經貿活動的規模也在不斷地擴大,經濟技術洽談會也逐步演變成為對外經濟技術交流暨貿易洽談會和工業品展銷會,并派生出許多展會。
就這樣,花會的“經貿戲”越唱越紅火。第一屆牡丹花會,洛陽各類經貿活動成交額5802萬元;到了2011年,首次升格為國家級節會的第29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引資總額已突破1000億元。
3 “點石成金”的旅游產業
洛陽牡丹香飄四海,四海游客紛至沓來。一年一度的“牡丹之約”,早已成為洛陽城的金字招牌,4月的洛陽總是花海人潮。
今年51歲的洛陽中國國旅總經理鄭譴印是山東菏澤人,已在導游的崗位上工作了近30年。1987年,從北京某高校德語專業畢業的他,被分配到洛陽國旅工作,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接待外賓。
鄭譴印說,那時候,有能力旅游的人很少,導游的任務就是接待外賓。20世紀90年代末,國人的旅游需求逐漸被激發出來。憑借牡丹花會的巨大影響力,洛陽成為當時國內的主要旅游城市之一。
1998年牡丹花會期間,一列由北京發往洛陽的“牡丹號”列車搭載著500多名游客來洛賞花觀光,這是洛陽迎來的首個旅游專列,當時在全國都十分罕見。
在洛的兩天時間里,這批北京游客成群結隊,前往龍門石窟、關林、白馬寺等景點;在王城公園和邙山上的各個牡丹園里,大家徜徉于花叢中,被國色天香深深陶醉……
緊隨其后,漢口至洛陽、西安至洛陽的“牡丹號”旅游專列也相繼開通,并且成為當地各家旅行社的一個旅游品牌,長盛不衰。
“30多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游客沖著一年一度的牡丹文化節來到洛陽。”鄭譴印說,在過去還屬稀罕物的旅游專列,如今已變得十分普遍。與此同時,洛陽還開通了多個旅游包機,更讓人欣喜的是,洛陽已成為越來越多自駕車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早期花會只有10天,幾經變化,延長為15天到20天;2005年,會期首次延長為一個月,花會與五一黃金周相連,形成洛陽特有的“旅游黃金月”。2009年,會期又從4月1日持續至5月10日,“花開花落四十日”,形成一個穩固的旅游黃金期。
來洛賞花的游客玩得暢快淋漓,也為洛陽帶來了經濟效益。2012年牡丹文化節,1965萬游客涌入洛城賞花觀光,是首屆牡丹花會的7倍多,旅游總收入首次突破100億元。
4 洛陽向世界開放的重要窗口
從“洛陽牡丹花會”到“河南省洛陽牡丹花會”,再到“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名稱的變化也見證了洛陽走向世界的矯健步伐。
30歲的趙陽是西工區人,2000年高中畢業后赴日本筑波大學留學,今年研究生畢業。
“在日本,很多人都知道洛陽,知道洛陽牡丹,不少日本人到洛陽旅游都是沖著牡丹來的。”趙陽說,去年有一次他與導師聊起了洛陽的話題,本想趁牡丹文化節期間邀請導師來洛陽看一看,不料導師說2008年就曾到洛陽看過牡丹,洛陽牡丹還給其留下了深刻印象。
“王城大道通車了,新區體育館落成了,瀛洲大橋建成了……每次回來,洛陽的變都讓我有煥然一新的感覺,牡丹文化節給洛陽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洛陽越來越包容和開放了。”雖然這些年回來次數不多,但對于洛陽這些年的變化,他感慨頗多。
1991年,洛陽牡丹花會升格為河南省洛陽牡丹花會,成為河南省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窗口和平臺。洛陽搭臺,全省唱戲。
2008年6月,洛陽牡丹花會入選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9年4月9日,世界郵展在洛陽舉行,被譽為“集郵文化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世界郵展牽手洛陽牡丹花會,使得一年一度的花事盛會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盛會!
2011年,首次升格為國家級節會的第29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開幕,由文化部與河南省政府共同主辦,河南省文化廳和洛陽市政府承辦。
2013年牡丹文化節期間,洛陽市共接待游客1869.95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12.2億元。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7.25萬人次,旅游創匯4181.15萬美元。
…………
牡丹的盛會,世界的洛陽。一朵花與一座城攜手走過千年,仍在續寫瑰麗詩篇。
- 濟源迎來洛陽景區推介團 2014/4/10 15:07:03
- 2萬株洛陽牡丹將扎根美國西雅圖 2014/4/9 13:13:57
- 4月9日牡丹花情預報 2014/4/9 13:12:19
- 第32屆洛陽牡丹文化節4月9日旅游情況綜述 2014/4/9 12:59:00
- 4月8日最新牡丹花情 2014/4/8 14:48:42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