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宋韻清明 民俗記憶
http://m.b6man.com 2014/4/4 9:30:53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宋都。4月3日,2014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在清明上河園清新開幕。開幕式以“清新、傳承、親民、祥和”的風格定位,突出了中華清明文化的傳統元素,體現了北宋沿襲至今的清明民俗。
宋韻清明春風暖 開封民俗惹人醉
花氣襲人暖,開封柳色新。本屆清明文化節突出民俗主題,開幕式上多種多樣的民俗表演贏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
開幕式上的民俗表演充滿了文化韻味。開幕式以音詩舞《花信到清明》為序幕,眾花群舞,運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二十四番花信風”元素,表現出年歲相序又到清明的時間概念。情景表演《新火耀九州》、《迎新火》和祭拜儀式《追思百代賢》,成為中華清明文化薪火相傳的歷史再現:四方百姓分別入場迎新火,體現出宋代頒賜新火活動對百姓生活的影響;大宋國祭場面宏偉壯觀,敬獻祭品、凈手敬香、宣讀祭文、百官行禮,展示了宋代祭祖追賢的生動畫面。舞蹈《踏莎行》、歌舞《鬧清明》,分別表現出青年男女在清明踏春時的歡快心境、孩子們童趣天真的鬧春景象,再現了宋代臣民同過清明的盛況。
開幕式上,盤鼓、舞獅、花燈、木偶表演、高蹺、抖空竹等民俗表演一一登臺,既再現了宋代百姓在清明時節參與的各種活動,又讓整個開幕式充滿了濃濃的民俗味。今年的清明文化節在堅持“傳承文明、擁抱春天”的主題下,更堅持“弘揚文化、宣傳開封、拉動旅游、促進招商”這一主線,深入挖掘我市民俗文化,讓民俗文化唱主角,讓群眾廣泛參與,贏得游客和市民的贊譽。
清明贈柳文化傳承
在清明上河園入口,4位身著紅色宋裝的姑娘忙著為絡繹不絕的游客贈送柳枝、柳帽。清明贈柳是清明上河園每年都要舉行的活動之一,讓游客感受到濃濃的清明文化。
工作人員郭玉珂對記者說:“我們幾天前就把柳條準備好了,經過清洗和編織再送到游客手中。凡是入園的游客都高興地前來領取。”
記者看到,路過的游客領取柳帽后興致勃勃地戴在頭上。工作人員介紹說,古人在清明時節插柳枝、戴柳帽,一是為了紀念晉國大夫介之推,二是為了辟邪祈福。受佛教影響,古人認為柳可以驅鬼,人們為防止鬼侵擾、迫害,所以在清明節這天插柳枝、戴柳帽。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羅揚:
群眾參與 受人歡迎
“開封清明文化節每年都有新亮點,今年,民俗表演是一大亮點。”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羅揚對記者說。
羅揚說,開封清明文化節將民俗文化挖掘得很到位,更將民俗活動與時代結合豐富了內涵,這與國家提出的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非常契合,民俗文化出新,更受百姓歡迎。另外,開封清明文化節更注重百姓廣泛參與,真正讓民俗活動走進百姓生活,使民俗更具生命力。踏春大巡游參與人數之多、規模之大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戴柳帽、傳遞新火、抖空竹等民俗活動,在百姓中間也有很強大的生命力。“希望開封清明文化節每年都有新亮點,越辦越好。”羅揚說。
臺灣游客彭金玉:保持傳統 兩岸共享
開幕式結束后,大批游客涌入清明上河園,在門口領一條柳枝或一頂柳帽后,欣賞路兩側懸掛的各色風箏,聆聽導游講解各種民俗表演。此時,記者遇到了來自臺灣的游客彭金玉。彭金玉說:“希望開封繼續保持傳統,兩岸加強民俗交流、共享民俗活動。”
彭金玉是客家人,祖籍廣東省梅縣,這次到開封旅游時幸運地遇上了清明文化節。談起臺灣、開封兩地如何過清明節時,彭金玉說:“真不一樣。在臺灣,清明節系列活動在慢慢減少,除了清明掃墓,沒有太多的民俗活動。我剛才看踏春大巡游時拍了很多照片,感覺大巡游非常棒。”彭金玉感慨地說,中華民族有5000年的文明歷史,各種民俗活動需要大家共同傳承。開封的民俗表演還原、再現了宋代清明盛況,令人震撼。希望兩岸加強交流,共同分享中華民族優秀的民俗文化,也歡迎開封人民到臺灣做客。
中國木偶書法表演藝術家李明卿:
底蘊深厚 令人感動
開幕式上,精彩絕倫的木偶表演令觀眾贊不絕口。表演者是來自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的中國木偶書法表演藝術家李明卿。李明卿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開封文化底蘊深厚,開封人也很熱情,來到這里表演我很高興,也很感動。”
在表演時,李明卿操縱著一個拉京胡的木偶。他的十指與木偶的十指連在一起,他十指頻動,木偶則拉響京胡。今年62歲的李明卿說,他曾首創提線木偶寫書法作品,這次表演的提線木偶拉京胡是獨創。談起開封和清明文化節給他的印象時,李明卿說:“開封不僅風光好,開封人也很熱情。滿城都是古色古香的建筑,宋風宋韻十足。清明上河園內從表演者到工作人員都身著宋裝,游客仿佛穿越到了宋代,很特別、新奇。”
宋韻清明春風暖 開封民俗惹人醉
花氣襲人暖,開封柳色新。本屆清明文化節突出民俗主題,開幕式上多種多樣的民俗表演贏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
開幕式上的民俗表演充滿了文化韻味。開幕式以音詩舞《花信到清明》為序幕,眾花群舞,運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二十四番花信風”元素,表現出年歲相序又到清明的時間概念。情景表演《新火耀九州》、《迎新火》和祭拜儀式《追思百代賢》,成為中華清明文化薪火相傳的歷史再現:四方百姓分別入場迎新火,體現出宋代頒賜新火活動對百姓生活的影響;大宋國祭場面宏偉壯觀,敬獻祭品、凈手敬香、宣讀祭文、百官行禮,展示了宋代祭祖追賢的生動畫面。舞蹈《踏莎行》、歌舞《鬧清明》,分別表現出青年男女在清明踏春時的歡快心境、孩子們童趣天真的鬧春景象,再現了宋代臣民同過清明的盛況。
開幕式上,盤鼓、舞獅、花燈、木偶表演、高蹺、抖空竹等民俗表演一一登臺,既再現了宋代百姓在清明時節參與的各種活動,又讓整個開幕式充滿了濃濃的民俗味。今年的清明文化節在堅持“傳承文明、擁抱春天”的主題下,更堅持“弘揚文化、宣傳開封、拉動旅游、促進招商”這一主線,深入挖掘我市民俗文化,讓民俗文化唱主角,讓群眾廣泛參與,贏得游客和市民的贊譽。
清明贈柳文化傳承
在清明上河園入口,4位身著紅色宋裝的姑娘忙著為絡繹不絕的游客贈送柳枝、柳帽。清明贈柳是清明上河園每年都要舉行的活動之一,讓游客感受到濃濃的清明文化。
工作人員郭玉珂對記者說:“我們幾天前就把柳條準備好了,經過清洗和編織再送到游客手中。凡是入園的游客都高興地前來領取。”
記者看到,路過的游客領取柳帽后興致勃勃地戴在頭上。工作人員介紹說,古人在清明時節插柳枝、戴柳帽,一是為了紀念晉國大夫介之推,二是為了辟邪祈福。受佛教影響,古人認為柳可以驅鬼,人們為防止鬼侵擾、迫害,所以在清明節這天插柳枝、戴柳帽。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羅揚:
群眾參與 受人歡迎
“開封清明文化節每年都有新亮點,今年,民俗表演是一大亮點。”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羅揚對記者說。
羅揚說,開封清明文化節將民俗文化挖掘得很到位,更將民俗活動與時代結合豐富了內涵,這與國家提出的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非常契合,民俗文化出新,更受百姓歡迎。另外,開封清明文化節更注重百姓廣泛參與,真正讓民俗活動走進百姓生活,使民俗更具生命力。踏春大巡游參與人數之多、規模之大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戴柳帽、傳遞新火、抖空竹等民俗活動,在百姓中間也有很強大的生命力。“希望開封清明文化節每年都有新亮點,越辦越好。”羅揚說。
臺灣游客彭金玉:保持傳統 兩岸共享
開幕式結束后,大批游客涌入清明上河園,在門口領一條柳枝或一頂柳帽后,欣賞路兩側懸掛的各色風箏,聆聽導游講解各種民俗表演。此時,記者遇到了來自臺灣的游客彭金玉。彭金玉說:“希望開封繼續保持傳統,兩岸加強民俗交流、共享民俗活動。”
彭金玉是客家人,祖籍廣東省梅縣,這次到開封旅游時幸運地遇上了清明文化節。談起臺灣、開封兩地如何過清明節時,彭金玉說:“真不一樣。在臺灣,清明節系列活動在慢慢減少,除了清明掃墓,沒有太多的民俗活動。我剛才看踏春大巡游時拍了很多照片,感覺大巡游非常棒。”彭金玉感慨地說,中華民族有5000年的文明歷史,各種民俗活動需要大家共同傳承。開封的民俗表演還原、再現了宋代清明盛況,令人震撼。希望兩岸加強交流,共同分享中華民族優秀的民俗文化,也歡迎開封人民到臺灣做客。
中國木偶書法表演藝術家李明卿:
底蘊深厚 令人感動
開幕式上,精彩絕倫的木偶表演令觀眾贊不絕口。表演者是來自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的中國木偶書法表演藝術家李明卿。李明卿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開封文化底蘊深厚,開封人也很熱情,來到這里表演我很高興,也很感動。”
在表演時,李明卿操縱著一個拉京胡的木偶。他的十指與木偶的十指連在一起,他十指頻動,木偶則拉響京胡。今年62歲的李明卿說,他曾首創提線木偶寫書法作品,這次表演的提線木偶拉京胡是獨創。談起開封和清明文化節給他的印象時,李明卿說:“開封不僅風光好,開封人也很熱情。滿城都是古色古香的建筑,宋風宋韻十足。清明上河園內從表演者到工作人員都身著宋裝,游客仿佛穿越到了宋代,很特別、新奇。”
作者:安娟娟 通訊員:孫璐
(責任編輯:徐鵬)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
相關新聞
- 80余家媒體聚焦開封清明文化節 2014/4/4 9:26:23
- 2014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開幕式暨文藝表演側記 2014/4/4 9:22:04
- 2014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踏春大巡游活動舉行 2014/4/4 8:41:54
- 開封 再現有血有肉的宋韻清明 2014/4/3 14:48:18
- 2014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活動豐富多彩 2014/4/3 14:44:46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