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杉林溪洛陽青銅器發展論壇舉行
http://m.b6man.com 2014/3/19 10:57:22 來源:洛陽市旅游局 點擊:次
剛剛過去的周末,臺灣杉林溪洛陽牡丹文化節游客量猛增,來自臺灣不同地區的觀賞游客流連花叢、沉醉花香。據了解,截至記者發稿,本屆文化節已吸引超過20萬游客。14日,臺灣杉林溪洛陽青銅器發展論壇舉行,引來各方關注。
洛陽青銅器,臺灣受熱捧
在當天的論壇上,洛陽粵鈺青銅器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氏粵鈺青銅器第十七代傳人黃燁儒,向大家介紹了洛陽青銅文化的歷史、發展過程以及制作現狀,并介紹了黃氏粵鈺青銅器的發展歷程和相關產品。
黃燁儒說,青銅器是由青銅制成的各種器具,誕生于人類文明的青銅時代,是世界文明的象征之一。黃氏粵鈺青銅器發軔于十三朝古都洛陽北邙山,手工工藝傳承十七代至今,曾為皇室、士大夫的秘藏珍品,是收藏家夢寐以求的神器,明末清初,收藏界就有“家有粵鈺,不藏金玉”的佳話。目前,黃氏粵鈺青銅器共有7大類、490余個品種,其產品幾乎囊括了中國自夏、商、周以來出土青銅器的全部。
“青銅文化是中華文化中一顆耀眼的明星,洛陽也是青銅故鄉,青銅文化是代表洛陽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張名片。”黃燁儒說,傳承和弘揚古老的青銅文化任重道遠,先民們創造了燦爛的青銅文化,我們更應循著歷史的腳步,續寫繁華。
杉林溪游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營銷部經理劉聰智說:“本屆文化節上展示的高仿毛公鼎令臺灣游客大開眼界,今后,我們將加強與黃氏粵鈺青銅器有限公司的交流與合作,將更多擁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青銅器引進臺灣,展示給臺灣人民。”
“今后,我們將不斷提高青銅器高仿品的數量,提升企業的創新意識,創作更多古代文明與現代時尚相結合的青銅器作品。”談到今后的發展思路,黃燁儒說,要將青銅器打造成洛陽特色旅游產品中的精品,比如為人們所熟知的天子駕六、盧舍那大佛等文物古跡,都可以通過青銅器表現出來;此外,還要朝著體積小、重量輕、包裝精致的生活用品創作方向發展,讓青銅器走入大眾生活,為大家所熟識。
論壇期間,洛、臺兩地相關企業和文化界人士一致認為,臺灣和大陸的傳統文化同根同源,青銅文化歷史悠久。弘揚5000年之中華文明,傳承青銅文化,需要海峽兩岸人民共同努力。
艷冠群芳姿,引客留倩影
剛剛過去的周末,文化節迎來又一個客流高峰,據承辦方統計,截至記者發稿,本屆文化節已吸引游客超過20萬。
15日一早,杉林溪森林生態度假園就開始熱鬧起來,一輛輛旅行社大巴不斷駛入停車場;餐飲住宿中心內,辦理入住手續的游客也排起長隊。據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周末客源主要來自自駕游和旅行社團體游,因為度假區面積較大,景點較分散,所以大多數游客都會選擇夜晚留宿。
在本屆文化節期間,游走在賞花游客中、背著“長槍短炮”為牡丹留影的攝影愛好者比比皆是。
來自高雄的薛元發一行5人是第一次看到牡丹。
“從小就知道牡丹花,但都是從電視節目中看到的,后來從網絡上知道了洛陽牡丹甲天下,就一心向往能親身到洛陽看一次牡丹。”薛元發說。
薛元發說,2011年的臺北花博會和去年的第一屆杉林溪牡丹文化節,自己都因為工作原因沒有實現看牡丹、拍牡丹的愿望,很是遺憾。今年,他早早就打聽到杉林溪將舉行第二屆洛陽牡丹文化節,隨即和幾個朋友商定一起來杉林溪。
“牡丹和許多花不一樣,它的花瓣大、花色細膩,拍攝時需要選合適的角度。”為了拍好牡丹,薛元發和朋友們在網上專門查閱資料和牡丹照片。“沒想到,親眼見到品色繁多的牡丹后,我還是被深深震撼了。”薛元發說。
洛陽青銅器,臺灣受熱捧
在當天的論壇上,洛陽粵鈺青銅器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氏粵鈺青銅器第十七代傳人黃燁儒,向大家介紹了洛陽青銅文化的歷史、發展過程以及制作現狀,并介紹了黃氏粵鈺青銅器的發展歷程和相關產品。
黃燁儒說,青銅器是由青銅制成的各種器具,誕生于人類文明的青銅時代,是世界文明的象征之一。黃氏粵鈺青銅器發軔于十三朝古都洛陽北邙山,手工工藝傳承十七代至今,曾為皇室、士大夫的秘藏珍品,是收藏家夢寐以求的神器,明末清初,收藏界就有“家有粵鈺,不藏金玉”的佳話。目前,黃氏粵鈺青銅器共有7大類、490余個品種,其產品幾乎囊括了中國自夏、商、周以來出土青銅器的全部。
“青銅文化是中華文化中一顆耀眼的明星,洛陽也是青銅故鄉,青銅文化是代表洛陽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張名片。”黃燁儒說,傳承和弘揚古老的青銅文化任重道遠,先民們創造了燦爛的青銅文化,我們更應循著歷史的腳步,續寫繁華。
杉林溪游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營銷部經理劉聰智說:“本屆文化節上展示的高仿毛公鼎令臺灣游客大開眼界,今后,我們將加強與黃氏粵鈺青銅器有限公司的交流與合作,將更多擁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青銅器引進臺灣,展示給臺灣人民。”
“今后,我們將不斷提高青銅器高仿品的數量,提升企業的創新意識,創作更多古代文明與現代時尚相結合的青銅器作品。”談到今后的發展思路,黃燁儒說,要將青銅器打造成洛陽特色旅游產品中的精品,比如為人們所熟知的天子駕六、盧舍那大佛等文物古跡,都可以通過青銅器表現出來;此外,還要朝著體積小、重量輕、包裝精致的生活用品創作方向發展,讓青銅器走入大眾生活,為大家所熟識。
論壇期間,洛、臺兩地相關企業和文化界人士一致認為,臺灣和大陸的傳統文化同根同源,青銅文化歷史悠久。弘揚5000年之中華文明,傳承青銅文化,需要海峽兩岸人民共同努力。
艷冠群芳姿,引客留倩影
剛剛過去的周末,文化節迎來又一個客流高峰,據承辦方統計,截至記者發稿,本屆文化節已吸引游客超過20萬。
15日一早,杉林溪森林生態度假園就開始熱鬧起來,一輛輛旅行社大巴不斷駛入停車場;餐飲住宿中心內,辦理入住手續的游客也排起長隊。據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周末客源主要來自自駕游和旅行社團體游,因為度假區面積較大,景點較分散,所以大多數游客都會選擇夜晚留宿。
在本屆文化節期間,游走在賞花游客中、背著“長槍短炮”為牡丹留影的攝影愛好者比比皆是。
來自高雄的薛元發一行5人是第一次看到牡丹。
“從小就知道牡丹花,但都是從電視節目中看到的,后來從網絡上知道了洛陽牡丹甲天下,就一心向往能親身到洛陽看一次牡丹。”薛元發說。
薛元發說,2011年的臺北花博會和去年的第一屆杉林溪牡丹文化節,自己都因為工作原因沒有實現看牡丹、拍牡丹的愿望,很是遺憾。今年,他早早就打聽到杉林溪將舉行第二屆洛陽牡丹文化節,隨即和幾個朋友商定一起來杉林溪。
“牡丹和許多花不一樣,它的花瓣大、花色細膩,拍攝時需要選合適的角度。”為了拍好牡丹,薛元發和朋友們在網上專門查閱資料和牡丹照片。“沒想到,親眼見到品色繁多的牡丹后,我還是被深深震撼了。”薛元發說。
作者:洛陽旅游網 通訊員:洛陽旅游網
(責任編輯:劉巍)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
相關新聞
- 聚首杉林溪 共話“牡丹經” 臺灣杉林溪洛陽牡丹發展論壇舉行 2014/3/19 10:01:06
- 第32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公益廣告設置方案公布 2014/3/19 9:56:33
- 全省五大考古新發現洛陽占了仨 2014/3/12 16:10:44
- 洛陽特色工藝品推介會在杉林溪舉行 大唐官窯牡丹瓷等工藝品驚艷亮 2014/3/12 16:08:13
- 洛陽市今起開展“牡丹歌曲大家唱”活動 2014/3/12 16:03:56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