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旅游經濟之問
http://m.b6man.com 2013/12/18 16:03:23 來源:洛陽旅游網 點擊:次
(一)有人這樣說:世界各國的貨幣,往往有一面是風景照,這是告訴大家掙錢去旅游。
這雖然是一句玩笑,但很形象地體現了當今旅游業的地位。目前,在世界范圍內,旅游業的份額已超過汽車、石油等,傲居第一大產業,成為世界各國優先發展的戰略產業之一。
30多年來,我國旅游業保持了年均近20%的增速,躍升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在世界經濟緩步復蘇之際,我國旅游業發展迅猛,風景獨好。這在提振人們信心的同時,也昭示著旅游業將是未來最具生命力的產業。
(二)洛陽的資源,洛陽的稟賦,洛陽發展旅游得天獨厚;洛陽的探索,洛陽的追尋,洛陽發展旅游的腳步清晰而堅定。
改革開放以來,洛陽旅游業實現了從外事接待型到旅游產業型的轉變,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好勢頭――
洛陽市現有開放性景區62個,其中5A級景區5個、4A級景區12個,4A級以上景區數量在全國城市中位居十強;
全市已形成古都歷史游、牡丹文化游、尋根問祖游、民俗風情游、宗教文化游、自然生態游等多種旅游模式;
春有牡丹文化節、夏有小浪底觀瀑節、秋有河洛文化旅游節、冬有伏牛山滑雪旅游節,四季有節會,八方游客紛至沓來。
2012年,洛陽接待游客776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3%,旅游總收入402億元,增長15.7%,并成功入選《福布斯》中文版評選的中國“大陸最發達旅游城市”,最近還被評為中國“宜居休閑之都”。
(三)著眼未來,發展旅游業,我們有喜,更有憂。
喜的是,我們有得天獨厚、豐富獨特的旅游資源,有快速擴張、與日俱增的發展勢頭,有中央和省里的大力支持,有市委、市政府常抓不懈的堅定信念,可謂東風勁吹、利好不斷。
憂的是,與洛陽歷史地位相比,與人民群眾的要求相比,與旅游產業強市相比,我們旅游業規模仍然偏小,層次比較低,文化旅游融合、基礎設施、景區建設、宣傳營銷等方面都比較薄弱。
(四)焦作云臺山風景區,近兩年的游客總數和門票收入雙雙超過故宮,從昔日名不見經傳的景區迅速成長為國內山水旅游的“高地”;開封清明上河園,借助大宋文化元素的充分利用,只用10余年就躋身中國旅游企業億元俱樂部。洛陽旅游業,還有不少“短板”待補 ――
――滿天星斗缺明月。洛陽文化底蘊深厚、歷史遺跡眾多、山水景觀豐富、名人數不勝數,旅游資源極其豐富,但眾多資源并未轉化成旅游產品,現有的產品,差檔次、少內涵、欠規模,可謂“星星點燈,皓月無蹤”。
――一花獨秀難為春。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老三篇”依舊扛大梁,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相同,單純觀光型性質明顯,體驗游、深度游、綜合游培育不力,只能贏得游客一日匆匆的腳步。
――旅游環境待優化。與發達旅游城市相比,洛陽缺少城市游客服務中心、旅游交通停車場和旅游公廁,旅游、交通等公共標識系統不完善,難以滿足游客需求。
…………
(五)發展旅游,洛陽擁有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和山水自然資源。要把歷史文化變成可感受、可觸摸的旅游內容,必須通過旅游產品來實現。那么,我們在對潛在的資源進行轉化時――
如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進行產品設計開發,把豐富資源轉化為暢銷產品?
如何推動景區深入挖掘自身的人文生態資源優勢,擴展旅游產品的譜系,拉長旅游產業的鏈條,形成多次消費,提高游客重游率和旅游產品附加值?
如何讓游客在旅游過程中能將“吃住行游購娛”并駕齊驅,并由此將本地區的旅游文化傳遞到各地,進而吸引更大規模的旅游團隊不斷滾動來洛?
…………
(六)作為傳統的觀光型旅游城市,洛陽需要向集吃、住、行、游、購、娛于一體的旅游綜合體轉變。那么,我們在經營景區、經營旅游產品時――
如何改變洛陽“老三篇”單打獨斗的現狀,把牡丹文化節1個多月的旅游火爆拉長成全年紅火,把“白天逛廟,晚上睡覺”做成日夜豐盛的城市旅游大餐?
如何打造更多的深度體驗產品,并拉長旅游產業鏈條,改變洛陽旅游“走馬觀花”現狀,讓游客的腳步慢下來、停下來?
如何把旅游全方位地融入整個城市中來進行頂層設計,把整座城市作為最大的景區、最好的產品、最美的藝術品和旅游目的地來進行建設,最終形成旅游無處不在、處處皆可旅游?
…………
(七)城市環境就是旅游環境。一個成熟的優秀旅游城市,不僅旅游產品要過硬,旅游管理、旅游設施、旅游服務同樣要過硬。審視洛陽的旅游環境――
我們有沒有將旅游融入城市建設、管理、經營的各個環節,把洛陽作為一個整體景區、宜居宜游的旅游生活基地來打造?
我們有沒有完善的基礎設施、便捷的交通條件、配套的服務體系,讓游客進得來出得去、玩得美吃得爽、住得好行得順?
我們有沒有把“以游客為中心”的理念貫穿到旅游業發展的每一個方面、每一個環節、每一位從業人員,為廣大游客提供人性化、親情化、個性化的服務,讓每一位游客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市旅游局已升格為市旅游發展委員會,我們有沒有以升格為契機深化旅游管理體制、機制改革,促使政府、市場、社會更加明晰各自作用、更加有效配合互動,引導旅游產業升級?
…………
(八)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也是旅游發展的“第一推力”。對人才的重視和擁有,讓一些城市的旅游異軍突起。我們不妨自問――
我們有沒有將“走出去,請進來”做足、做成常態,讓一流的國內甚至國際人才為我所用?
我們有沒有營造出重視和吸引旅游人才的氛圍,建立起引進和留下旅游人才的機制?
我們有沒有利用洛陽市大中專院校這一平臺為洛陽培養更多的旅游人才,為洛陽旅游業注入“最活躍力量”?
…………
(九)人氣就是財氣。當前,我市不少景區仍停留在門票經濟時代,在產品打造、市場開發、橫向互動等方面缺乏積極性和創造性,品牌影響力低、綜合效益差。要想將人氣轉化成真金白銀,我們在發展旅游產業時――
如何讓景區擺脫“門票依賴”,延長旅游產業鏈條,推進旅游二次消費,從“門票經濟”走向“產業經濟”?
如何改變洛陽旅游產業“小而散”的格局,整合產業資源,加快打造洛陽旅游產業的“航母”?
如何改變景區“各人自掃門前雪”的狹隘競爭態勢,打造要素齊全、功能完善、能夠滿足游客多元化需求的旅游集聚區?
…………
(十)酒好也怕巷子深。沒有持續的高水平營銷,就難以叫響旅游品牌,就難以引來大量客人。那么,洛陽旅游在對外宣傳推介時――
如何在全球重點客源市場開設“洛陽窗”,借助國內外一流媒體、一流平臺,實施精準營銷,把洛陽旅游的魅力展示給世界?
如何從歷史文化積淀中找到營銷創意的靈感,創造自己的營銷經典,讓萬千游客產生“洛陽游”的沖動?
如何整合對外營銷資源,激活全社會的能量,讓每一位洛陽人都成為洛陽旅游的“推銷員”?
…………
(十一)輝煌燦爛的歷史文明,豐富獨特的山水造化,從時空兩方面賦予了洛陽豐厚寶貴的旅游資源家底。歷史垂青洛陽,時代呼喚洛陽,洛陽不能辜負。
這一個個問號,就是一個個必須直面的挑戰!
這雖然是一句玩笑,但很形象地體現了當今旅游業的地位。目前,在世界范圍內,旅游業的份額已超過汽車、石油等,傲居第一大產業,成為世界各國優先發展的戰略產業之一。
30多年來,我國旅游業保持了年均近20%的增速,躍升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在世界經濟緩步復蘇之際,我國旅游業發展迅猛,風景獨好。這在提振人們信心的同時,也昭示著旅游業將是未來最具生命力的產業。
(二)洛陽的資源,洛陽的稟賦,洛陽發展旅游得天獨厚;洛陽的探索,洛陽的追尋,洛陽發展旅游的腳步清晰而堅定。
改革開放以來,洛陽旅游業實現了從外事接待型到旅游產業型的轉變,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好勢頭――
洛陽市現有開放性景區62個,其中5A級景區5個、4A級景區12個,4A級以上景區數量在全國城市中位居十強;
全市已形成古都歷史游、牡丹文化游、尋根問祖游、民俗風情游、宗教文化游、自然生態游等多種旅游模式;
春有牡丹文化節、夏有小浪底觀瀑節、秋有河洛文化旅游節、冬有伏牛山滑雪旅游節,四季有節會,八方游客紛至沓來。
2012年,洛陽接待游客776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3%,旅游總收入402億元,增長15.7%,并成功入選《福布斯》中文版評選的中國“大陸最發達旅游城市”,最近還被評為中國“宜居休閑之都”。
(三)著眼未來,發展旅游業,我們有喜,更有憂。
喜的是,我們有得天獨厚、豐富獨特的旅游資源,有快速擴張、與日俱增的發展勢頭,有中央和省里的大力支持,有市委、市政府常抓不懈的堅定信念,可謂東風勁吹、利好不斷。
憂的是,與洛陽歷史地位相比,與人民群眾的要求相比,與旅游產業強市相比,我們旅游業規模仍然偏小,層次比較低,文化旅游融合、基礎設施、景區建設、宣傳營銷等方面都比較薄弱。
(四)焦作云臺山風景區,近兩年的游客總數和門票收入雙雙超過故宮,從昔日名不見經傳的景區迅速成長為國內山水旅游的“高地”;開封清明上河園,借助大宋文化元素的充分利用,只用10余年就躋身中國旅游企業億元俱樂部。洛陽旅游業,還有不少“短板”待補 ――
――滿天星斗缺明月。洛陽文化底蘊深厚、歷史遺跡眾多、山水景觀豐富、名人數不勝數,旅游資源極其豐富,但眾多資源并未轉化成旅游產品,現有的產品,差檔次、少內涵、欠規模,可謂“星星點燈,皓月無蹤”。
――一花獨秀難為春。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老三篇”依舊扛大梁,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相同,單純觀光型性質明顯,體驗游、深度游、綜合游培育不力,只能贏得游客一日匆匆的腳步。
――旅游環境待優化。與發達旅游城市相比,洛陽缺少城市游客服務中心、旅游交通停車場和旅游公廁,旅游、交通等公共標識系統不完善,難以滿足游客需求。
…………
(五)發展旅游,洛陽擁有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和山水自然資源。要把歷史文化變成可感受、可觸摸的旅游內容,必須通過旅游產品來實現。那么,我們在對潛在的資源進行轉化時――
如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進行產品設計開發,把豐富資源轉化為暢銷產品?
如何推動景區深入挖掘自身的人文生態資源優勢,擴展旅游產品的譜系,拉長旅游產業的鏈條,形成多次消費,提高游客重游率和旅游產品附加值?
如何讓游客在旅游過程中能將“吃住行游購娛”并駕齊驅,并由此將本地區的旅游文化傳遞到各地,進而吸引更大規模的旅游團隊不斷滾動來洛?
…………
(六)作為傳統的觀光型旅游城市,洛陽需要向集吃、住、行、游、購、娛于一體的旅游綜合體轉變。那么,我們在經營景區、經營旅游產品時――
如何改變洛陽“老三篇”單打獨斗的現狀,把牡丹文化節1個多月的旅游火爆拉長成全年紅火,把“白天逛廟,晚上睡覺”做成日夜豐盛的城市旅游大餐?
如何打造更多的深度體驗產品,并拉長旅游產業鏈條,改變洛陽旅游“走馬觀花”現狀,讓游客的腳步慢下來、停下來?
如何把旅游全方位地融入整個城市中來進行頂層設計,把整座城市作為最大的景區、最好的產品、最美的藝術品和旅游目的地來進行建設,最終形成旅游無處不在、處處皆可旅游?
…………
(七)城市環境就是旅游環境。一個成熟的優秀旅游城市,不僅旅游產品要過硬,旅游管理、旅游設施、旅游服務同樣要過硬。審視洛陽的旅游環境――
我們有沒有將旅游融入城市建設、管理、經營的各個環節,把洛陽作為一個整體景區、宜居宜游的旅游生活基地來打造?
我們有沒有完善的基礎設施、便捷的交通條件、配套的服務體系,讓游客進得來出得去、玩得美吃得爽、住得好行得順?
我們有沒有把“以游客為中心”的理念貫穿到旅游業發展的每一個方面、每一個環節、每一位從業人員,為廣大游客提供人性化、親情化、個性化的服務,讓每一位游客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市旅游局已升格為市旅游發展委員會,我們有沒有以升格為契機深化旅游管理體制、機制改革,促使政府、市場、社會更加明晰各自作用、更加有效配合互動,引導旅游產業升級?
…………
(八)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也是旅游發展的“第一推力”。對人才的重視和擁有,讓一些城市的旅游異軍突起。我們不妨自問――
我們有沒有將“走出去,請進來”做足、做成常態,讓一流的國內甚至國際人才為我所用?
我們有沒有營造出重視和吸引旅游人才的氛圍,建立起引進和留下旅游人才的機制?
我們有沒有利用洛陽市大中專院校這一平臺為洛陽培養更多的旅游人才,為洛陽旅游業注入“最活躍力量”?
…………
(九)人氣就是財氣。當前,我市不少景區仍停留在門票經濟時代,在產品打造、市場開發、橫向互動等方面缺乏積極性和創造性,品牌影響力低、綜合效益差。要想將人氣轉化成真金白銀,我們在發展旅游產業時――
如何讓景區擺脫“門票依賴”,延長旅游產業鏈條,推進旅游二次消費,從“門票經濟”走向“產業經濟”?
如何改變洛陽旅游產業“小而散”的格局,整合產業資源,加快打造洛陽旅游產業的“航母”?
如何改變景區“各人自掃門前雪”的狹隘競爭態勢,打造要素齊全、功能完善、能夠滿足游客多元化需求的旅游集聚區?
…………
(十)酒好也怕巷子深。沒有持續的高水平營銷,就難以叫響旅游品牌,就難以引來大量客人。那么,洛陽旅游在對外宣傳推介時――
如何在全球重點客源市場開設“洛陽窗”,借助國內外一流媒體、一流平臺,實施精準營銷,把洛陽旅游的魅力展示給世界?
如何從歷史文化積淀中找到營銷創意的靈感,創造自己的營銷經典,讓萬千游客產生“洛陽游”的沖動?
如何整合對外營銷資源,激活全社會的能量,讓每一位洛陽人都成為洛陽旅游的“推銷員”?
…………
(十一)輝煌燦爛的歷史文明,豐富獨特的山水造化,從時空兩方面賦予了洛陽豐厚寶貴的旅游資源家底。歷史垂青洛陽,時代呼喚洛陽,洛陽不能辜負。
這一個個問號,就是一個個必須直面的挑戰!
作者:洛陽旅游網 通訊員:洛陽旅游網
(責任編輯:劉巍)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
相關新聞
- 洛陽市通過國家級旅游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驗收 2013/12/16 16:24:11
- 洛陽市大力推動觀光旅游向復合旅游轉變 2013/12/16 16:19:19
- 洛陽市“文化為魂,水系為韻”特色山水城市雛形初具 2013/12/10 15:46:16
- 綠色洛陽:城在林中 林在城中 2013/12/5 10:37:52
- 洛陽市入選中國“十大最具特色休閑城市” 2013/12/3 14:59:00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