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華張姓始祖受封得姓紀念大會暨中國濮陽張姓研究會成立十五周年慶典在濮陽縣舉行。圖為大會會場。 高林 攝
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宣布大會開始。 高林 攝
4月28日, 2010中華張姓始祖受封得姓紀念大會暨中國濮陽張姓研究會成立十五周年慶典在濮陽縣揮公陵園隆重舉行,來自國內外的1200余名張姓后裔趕來參加張氏紀念大會。
本次大會由濮陽市政府主辦,濮陽縣政府承辦。
艷陽高照,春風拂面,中華龍鄉濮陽伸開熱情的雙臂,迎來了海內外的張氏宗親。張揮公園內,盤鼓、舞龍、舞獅等表演熱情奔放,既充分展示濮陽的民間傳統藝術,又營造出歡快的喜慶氛圍。
根據史學界的考證,張氏得姓始于揮公,揮公系黃帝之孫,顓頊之堂弟。揮自幼隨其父生活在帝丘附近。后輔佐顓頊,始制弓矢,功勛卓著。帝顓頊封其為弓正,亦為弓長。賜姓張氏,揮遂成為中華張氏始祖,濮陽成為張氏先民最早的祖居地。千百年來,祖居中原的張氏部分先民因受水災、戰亂的影響而被迫遷至全國各地,繼而星散至東南亞各國及世界各地約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海外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有人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張姓人。”據統計,目前世界上共有張姓人口1億多,僅次于李王二姓,是世界第三大姓。
1994年11月,濮陽成立了張姓研究會。2002年4月18日,濮陽縣隆重舉行了首屆中華張姓始祖揮公受封得姓紀念大會,16個海內外的張姓宗親代表團共150余人參加。2002年12月18日,世界張氏總會成立,確定每兩年舉辦一次懇親大會。該組織共有東南亞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張氏族群社團110多個。2005年4月27日至29日,濮陽成功舉行了世界張氏總會第二屆懇親大會。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40多個張姓宗親組織1300余人參加。
為展示張姓文化研究成果,增加紀念大會的親和力,濮陽縣加強了揮公園的基礎設施建設,揮公大殿內增設了21位張姓歷代先賢雕像;布設了張姓文化展館,用文字、圖片、實物等形式展示了張姓文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新增了弓箭文化館,用實物和文字的形式展示了弓箭文化;建設了張姓文化長廊。
10時18分,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宣布大會開幕。
隨后,世界張氏總會副會長、河南省張姓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濮陽張姓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共濮陽縣委書記張建國致辭。
10時25分,河南省張姓文化研究會張放濤、張良才向紀念大會敬獻金弓銀箭。
接著,張梅穎、王全書、儲亞平、劉其文、張世軍、張以祥,宗長張曉卿、張錦雄、張盛財、張鶴洲、張文彪、張玉泉、張森霖、張陸雄,市領導吳靈臣、王艷玲、盛國民、范修芳等為張姓文化館、弓箭文化館剪彩。
10時30分公祭大會主司儀、中國濮陽張姓研究會名譽會長、市政協副主席張懷璽宣布紀念儀式開始,全體肅立,鳴盛世禮炮19響。100多名學生高唱《中華張姓始祖頌歌》。
張梅穎、王全書、儲亞平、劉其文、張世軍、張以祥夫婦、張曉卿夫婦、張仕國夫婦、張東儒、張強開、張福岑、吳靈臣、王艷玲、盛國民、范修芳分三組先后向張揮像敬獻花籃。
凈手上香儀式開始,張錦雄、張鶴洲、張文彪、張一臣等張氏宗親代表先后走到臺前,凈手上香。
接著,世界張氏總會創會會長、馬來西亞砂拉越張氏公會永久名譽會長、創會會長、丹斯里拿督張曉卿爵士宣讀祭文,全體人員向張揮像行祭拜禮,深深三鞠躬。
最后,與會人員到揮公大殿參觀瞻仰,并植樹留念。
參加紀念大會的海內外張姓后裔有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度尼西亞和香港、澳門、臺灣等7個國家和地區100多名張氏宗親代表,以及國內21個省市區的1200多名張氏宗親代表。
大會除紀念活動外,還將舉行經貿洽談、項目推介、文化交流等活動。
- 上海世博會又添“濮陽造” 2010-5-5 8:46:17
- 綠色莊園景區“我們來約會”相親會掀熱潮 2010-5-4 15:34:31
- 濮陽:五一旅游活動亮點多多 2010-5-4 15:33:29
- 濮上園景區舉辦“特訓”活動 2010-5-4 15:31:02
- 2010中國濮陽國際精品雜技魔術節開幕 2010-4-27 10:18:05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