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信陽市新縣搶抓被確定為“河南省文化發展改革試驗區”政策機遇,圍繞“讓將軍之光永遠輝煌新縣”,多角度深挖文化資源,傾力打造“文化強縣”。
紅色文化主題突出。圍繞“讓將軍之光永遠輝煌新縣”,新縣高標準編制了《新縣紅色文化旅游業總體規劃》、《鄂豫皖紅色首府景區詳細規劃》。籌資6億多元,完成了將軍故里、紅色首府等景區改擴建任務,新建改建旅游公路160多公里。創作了《吳煥先下山》等多部劇本;出版了《一代名將許世友》等20余部革命書籍;配合拍攝《上將許世友》等影視作品,精心策劃“將軍之聲”文化活動;開發豫南民居游、將軍故里游等文化旅游項目,培育出一批文化名鎮、名村、名園、名品。
綠色文化引領時尚。新縣充分發揮綠色資源優勢,投資2億多元,在金蘭山國家森林公園先后建成了九龍潭、金蘭山道觀、老廟等生態休閑景區。引進縣外資金2000萬元,建成極具歐洲風格的香山湖療養院,對古剎普濟寺進行改擴建。在江淮分水嶺生態園建了牌坊寺、裕心池、映月亭、江淮亭等景點。
民間文化彰顯特色。新縣引導社會資金,建成豫南民俗山莊、山鷹根雕館、豫南民俗村等私營文化產業。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組織開展舞龍、舞獅、地燈戲等娛樂活動,舉行書畫攝影展、藝術根雕聯展、民歌大賽等文化活動,
舉辦民間傳統廟會。深入挖掘民間曲藝和人才,廣泛搜集唱曲、唱詞、曲牌,不斷加大山壁吹打樂、豫南民歌、地燈戲、嗨子戲、皮影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力度。引導成立千斤鄉“楊擺柳”藝術團、八里畈南沖村民歌演唱隊、新集鎮老年秧歌表演隊等民間藝術團體36個,使廣大農民融入現代主流文化之中,一些瀕臨消失的傳統文化悄然復興。
體制改革強力推進。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則,新縣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創新文化機制。加快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站)等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步伐。2006年,新縣重組歌舞團,公開招聘團長和演員,遵循市場化運作,實行企業化管理。文化企業成功改制重組,不但解決了一批人員的就業問題,而且壯大了文藝隊伍,鞏固了文化陣地,盤活了文化資產,文化設施的陣地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 省旅游局副局長張鳳有調研信陽旅游 2009-5-7 15:25:34
- 信陽市舉行商城起義八十周年紀念大會 2009-5-7 8:34:22
- 信陽市商城縣隆重紀念商城起義八十周年 2009-5-6 8:27:24
- 信陽南灣湖“五一”突破10萬游客 2009-5-4 11:40:20
- 孔玉芳:發揚革命傳統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2009-4-29 16:03:49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