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相寺原名定林寺,位于陜縣西李村鄉境內,建于東漢永平年間,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作為禪宗初祖達摩的圓寂之地,奠定了它在佛教界較高的歷史地位,在國內外佛教界有著深遠的影響。與少林寺、白馬寺、相國寺被譽為“中原四大名寺”。歷史上的空相寺占地160余畝,有400余間殿堂房舍,大小靈塔400余座,僧眾達800多人,香火極旺,影響甚遠。2002年11月9日—11日(農歷10月初五—初七),空相寺隆重舉行了第一屆“達摩祖師祭典廟會暨永信大和尚晉院”大法會和第一屆達摩禪書畫展,來自各地的高僧大德、信徒和群眾參加10萬余人,截至今年已連續成功舉辦了七屆大法會,同時還舉辦有書畫展、武術表演、鑼鼓大賽等項活動,每年法會的舉辦,有來自香港、臺灣、美國、日本和國內知名寺院的主持長老,每屆信徒和群眾都在萬人以上,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活躍了當地群眾的文化生活,促進了中外佛教文化的交流。
歷史的數次變遷,使空相寺飽經滄桑,幾度興衰。2001年,空相寺在市、縣人民政府的關心支持下,空相寺開始了它嶄新的一頁,恢復修建工作步入正規,空相寺因達摩在此弘法又圓寂于此從而奠定了它極高的歷史地位和深遠的影響,但這一說法在佛教界一直存在著爭議。2004年春季,從寺院內出土的唐代碑刻“汾陽王置寺表”,證實定林寺易名空相寺,是唐朝宰相郭子儀上奏朝廷,唐代宗御賜,從而解開了定林寺易名空相寺的亙古之謎,進一步證實了達摩在此圓寂一說,也使佛教界的不休爭論蓋棺定論,塵埃落定。同時,空相寺散落民間的塔銘,青磚磚雕寺額和規模宏偉的磚雕麒麟圖三大寺寶失而復得,回歸寺院,印證了空相寺極盛時期的壯觀景象。從2001年起至今,歷經八年,各方協作,傾注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對寺院進行開發建設,特別是今年,整修改造了寺院門前廣場、北僧房和接引殿項目建設基本完工,這意味著寺院建設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成績斐然。截至目前,累計投資 2500多萬元,完成了達摩殿、接引殿、山門、僧房等建設項目。今年6月《空相寺修建性詳細規劃》開始實施,為景區的開發建設提供了科學依據?障嗨碌谄邔眠_摩祖師紀念圣會期間,少林寺武僧團前來助興,500名僧團在現場競技表演,演繹代表中國符號的“少林武術”,同時這也是對佛教文化進行傳承的一種形式,還安排了“達摩書畫展”等項活動。旨在通過這些活動,促進國內外民間佛教文化交流,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增進世界人民和平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