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小語種”國家搖身一變,當仁不讓地變成了潮流,可是任何一個中國人去國外留學都面臨著一個巨大的問題:餓。〔皇浅圆伙,而是被中華美食慣壞了的舌頭難以接受他鄉(xiāng)菜肴。連看著眼熟的牛扒漢堡都無法滿足我們,那些陌生的菜式,更像是在遙遠的角落里沖人眨著詭秘的眼。 摩洛哥小點心向來是飯后的高潮。 那么,在下定決心去那些小語種國家留學之前,不妨先預習一下,在深圳先找些相應的“小語種”菜嘗嘗,也算是培養(yǎng)感情了。更何況說不定一個不小心鐘情上某道菜,當下便卷起包袱皮,到世界的某個旮旯去也。 摩國菜 羊肉燉土豆飯 在摩洛哥,一般第一道菜都是先上一盤沙律或者水果作為開胃菜,之后便是一道含有土豆和肉類在一起的主菜。因為摩洛哥人很注重飲食的保養(yǎng),諸如不飲酒、不吃很油膩的東西等等,而包含土豆在內(nèi)的第一道主菜可以用來在胃中“打底”,避免對腸胃的刺激和傷害,這也是很好的一種飲食習慣。這道羊肉燉土豆是在一種特殊的摩洛哥陶制廚具之中烹調(diào)出來的,用的是穆斯林羊肉,通常都要燉幾個小時直到羊肉酥爛為止,如果評價它的味道就是原始的做法,原汁原味的羊肉。 價格:85元 咸橄欖燉雞肉 由于摩洛哥是一個穆斯林國家,吃的所有的羊肉、雞肉等等都是經(jīng)過“向”之后宰殺的(穆斯林的向禱告儀式),認為這樣才是對動物尊敬,吃起來才能心安理得。橄欖是非洲的特產(chǎn),當作調(diào)味品用在肉菜里可以壓制肉類原本的腥味,讓味道更鮮美。這道橄欖燉雞也是一樣的道理,把雞肉同橄欖放在特制的器皿中煮很久,直至把骨頭里的水都帶到湯里,吃完雞肉,香濃稠厚的湯汁還可以用來蘸面包吃。價格:85元 COUSCOUS手抓飯 酷司是摩洛哥的一種主食,這是根據(jù)摩洛哥大廚的發(fā)音寫下來的,其實就是“中東米”,在一個深口大盤里裝上北非的米食——粗粒小麥粉,用雞汁蒸熟后輕敷陳年奶油再蒸,反復三次,雞汁的甜、奶油的香郁都入滲后才將各式肉類、蔬果、湯汁淋上,米飯最后看起來黃橙橙的,像小米飯一般,“酷司酷司”吃到口里感覺松松軟軟,沒有特殊的味道和感覺,不覺間就吃下小半碗。雖然摩洛哥仍舊保持傳統(tǒng)的“手抓飯”說法,但是現(xiàn)在人們早就已經(jīng)使用碗碟和刀叉來吃了。 價格:75元 摩國味詞匯表 市內(nèi)“桃源”——一條街之外是喧囂鬧市,而“大俯第”便是幾步之遙藏匿于綠蔭深處的世外桃源。 COUSCOUS——黃橙橙的摩洛哥手抓飯不可不嘗,味道放在一邊,至少學會“酷司酷司”這個單詞也夠賣弄一陣子。 HABIBI——阿拉伯語里的“親愛的”,如同多學幾種“我愛你”一樣,在honey和寶貝之余又可以多一種稱呼給她(他)了。 摩洛哥菜口味不重 摩洛哥菜整體的感覺比較清爽,煎、炸的食品不多,除了沙律,其他的主菜大部分用燜、煮而成,而且使用很多天然花草香料,不使用味精,是很健康和天然的食品。 摩食風情 飯后高潮 交流點心 在摩洛哥,每個婦女都會做幾樣自己的拿手點心,這些點心一般都在餐后上,會是整餐飯的高潮戲所在。因為在摩洛哥家庭觀念很重,也很重視親情,在每餐之后婦女們都要拿出自己做的小點心互相交流,而每當此時,正是交流親情的最好時候。 一個是“摩洛哥大餡餅”,把野核桃仁和雞肉碎包裹在薄餅之內(nèi)疊成三角形煎熟的,皮很酥脆,里面的餡料有一點點甜味,是餐桌上比較受歡迎的菜。此外還有一盤花樣很多的小點心,咬在嘴里嘎蹦嘎蹦的很脆。 薄荷茶 講究儀式 摩洛哥用的餐具十分有特點,除了色彩鮮艷、造型奇特的鍋碗瓢盤,刀叉調(diào)羹都是手柄末端卷曲起來的厚重銀器,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質(zhì)感。同樣的,摩洛哥的茶具也一樣的精美講究。摩洛哥喝的是薄荷和綠茶搭配出來的一種茶。在HABIBI與剛剛結(jié)識的“北非通”林小姐共飲了一壺薄荷茶,并聽她娓娓道來摩洛哥飲食的種種典故。 在摩洛哥,喝茶通常都在白色的屋舍中進行。一群人席地而坐,專注地看著摩洛哥長者泡上一壺香香的薄荷茶,燒水、斟酌茶葉的多寡,通常在倒水時要把銀制摩洛哥壺舉得很高,邊看邊聽水以優(yōu)美的弧度與旋律落入杯中,之后再加上大量的糖,整個泡薄荷茶的專注過程講究得仿佛在進行一場神圣的儀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