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居鄭州北環(huán)路與京廣鐵路交匯處西北隅的南陽寨村由來已久,據(jù)考,約在500年以前,這里一片荒蕪,雜草叢生,沒有人煙。明代后期,這里的土地歸老鴉陳東邊興國寺(又叫琉璃寺)的一個大地主占有,他派勤勞能干、忠實善良的楊姓、曹姓、焦姓等3戶幫工,攜眷到這里建房看場地,開荒種地,并于此繁衍生息。隨著星移斗轉(zhuǎn),延至明末,有孟姓人家從大孟砦遷來落戶,至清乾隆年間先后又有杜姓、陳姓遷來,人口逐漸增多,形成村落。當時,因楊家人多,來的也早,就叫楊莊。清道光末年,又有王姓遷入,村莊不斷擴大,仍沿用這個村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清咸豐年間,楊莊出了一位武舉人楊奉三,他是幾百年前宋朝名將楊繼業(yè)之后,使楊莊名聲大震。因楊莊北邊有個用泥土燒瓦盆而得名的盆楊,人們叫他北楊莊,楊莊因位于南邊則被叫做南楊莊沿襲下來。
清咸豐11年(1861年)太平天國后期,地方不寧,河南遍地寨墻崛起。當?shù)貜R李、老鴉陳、石佛、五龍口、老倆河等村,均同時筑寨防劫。南楊莊的寨墻就是在這一年建成的。寨墻呈正八角形,每邊長45丈,墻底1.5丈,頂寬5尺,可行馬車,高8尺,加上女兒墻1丈有余。設(shè)東西兩門。寨墻四周是寨河。荒亂年間,兩門均有人看守,寨門早開晚閉,很難進出。南楊莊自然成為南楊寨了。南楊寨建成三年即清同治三年(1864年),村中立有石碑,碑中對建寨首領(lǐng)人孟繼宣,寨門首領(lǐng)人杜海宴,全村人口300余人等都有記載。石碑1958年被毀。
1905年平漢鐵路黃河大橋建成通車,村東北處建一火車站,站以村取名,叫南陽(與“楊”諧音)寨車站,從此改了楊字,把楊、陽混為一談,村寨名稱也演變成了現(xiàn)在的南陽寨了。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zé)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