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哥”稱呼
http://m.b6man.com 添加時間:2014/12/8 10:56:09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宋朝有個奇人,名叫王雱,是大政治家兼大文學家王安石的獨生子。
王雱很聰明,小時候,有人指著一頭鹿和一頭麋問他:“你這么聰明,說說哪頭是鹿哪頭是麋?”他分不出來,但是回答得很巧妙:“鹿旁邊那頭是麋,麋旁邊那頭是鹿。”大伙聽了都擊節(jié)贊賞。
像這樣的回答我也會。記得有一回,我5歲的兒子指著一棵果樹苗問我:“爸爸爸爸,這是蘋果樹還是橘子樹?”我不好意思說自己不知道,只好告訴他:“看將來結什么果子,要是結蘋果就是蘋果樹,要是結橘子就是橘子樹。”這個回答其實就是拾王的牙慧。
王雱年少高才,能詩善畫,書法極好,在哲學方面也有深厚的功底。還不到18歲,他就寫了好幾本書。其中一本書叫做《老子訓傳》,是講解《道德經》的;還有一本叫《佛書義解》,是講解佛經的,F(xiàn)在這兩本書都沒有流傳下來,但是光看書名,就知道不是一般的作品。
王安石很欣賞他這個寶貝兒子。有一天,父子兩人閑談,品評天下人物,把當朝高人數(shù)了個遍。最后,王安石指著王雱說:“大哥自是一個!”意思就是說,雖然你是我兒子,但我舉賢不避親,我認為你也是一個了不起的家伙。
父親夸兒子是人之常情。我也經常夸自己的兒子:“才5歲就會自己小便了,真了不起!”“竟然知道爸爸是男的媽媽是女的,真是個奇才!”但我絕對不會像王安石那樣夸:“大哥自是一個!”兒子再了不起,你也不能喊他“大哥”。
王安石是不是一時激動喊錯了呢?也許,但他不是個案。南宋前期,宋高宗把皇位傳給宋孝宗,后者年輕氣盛,一門心思要跟金國干仗,嚷著要興師北伐,宋高宗兜頭一盆涼水澆過去:“大哥,且待老者百年后卻議之。”意思是別想跟金國開仗,除非我這個太上皇死了。宋高宗嘴里的“大哥”,指的是宋孝宗,宋孝宗是宋高宗的養(yǎng)子,而不是宋高宗的哥哥。
還有一回,宋高宗微服私訪時遇到一位隱士,為人家的才學傾倒,嘆息道:“布衣入翰林可也,歸當語大哥。”意思是這個人可以做翰林,回去我要把他推薦給大哥。這個“大哥”指的還是他的養(yǎng)子宋孝宗。
宋高宗死了以后,南宋出了一個抗金名將趙方,趙方有3個兒子。他臨終的時候,把兒子們叫到跟前,挨個囑咐后事,最后對三兒子說:“三哥甚有福。”意思是老三能成大器。在這里,他管三兒子叫“三哥”。
細讀史籍就會發(fā)現(xiàn),在宋朝,不光父親喊兒子為“哥”,母親也可以這么喊。如南宋初年,被金兵搶走的宋徽宗女兒柔福帝姬(即柔福公主,宋徽宗曾經把所有公主的名號都改成某某帝姬)從金國逃回臨安,受到異母哥哥宋高宗的歡迎,又是給她辦嫁妝,又是為她建豪宅。突然有一天,早年被金兵搶走的韋太后也從金國逃了回來,一見柔福帝姬的面,就對宋高宗說:“哥,柔福死已久。”柔福公主早就死在金國了,你面前這個小妹妹是冒牌貨。于是,宋高宗就把那個假公主給殺了。韋太后是宋高宗的親生母親,但是在她口中,宋高宗卻是“哥”,而不是“兒”。
為什么宋朝的父母會管兒子叫“哥”呢?因為那時候“哥”這個字的意思不是兄長,而是人們對男性親屬的愛稱。王安石管王雱叫大哥,宋高宗管宋孝宗叫大哥,就像清朝的滿族貴族管兒子叫阿哥一樣,都是很親切的稱呼。為什么叫“大哥”而不叫“二哥”呢?因為王雱和宋孝宗都是獨生子,按排行都是老大。如果他們的排行是老二或者老三,那么他們的父母就會喊他們“二哥”或者“三哥”了。
不光父母可以用“哥”這個稱呼來喊兒子,妻子也可以用“哥”來喊丈夫。比如宋孝宗沒登基的時候,愛喝酒,有一回喝得太多,醉得連話都不會說了。宋高宗大怒,把宋孝宗的妻子李妃叫到跟前,狠狠數(shù)落了一通,責罵她不勸丈夫戒酒。李妃很委屈,等宋孝宗酒醒以后說:“常勸哥哥少飲,不相聽,翁翁幾欲族妾家,何負何辜?”這里“翁翁”是爸爸的意思,指的是宋高宗,“哥哥”則相當于“親愛的”,指宋孝宗。李妃的意思是說:親愛的,我一向勸你少喝酒,你就是不聽,這回喝多了,氣得咱爸差點兒殺我全家,你說我招誰惹誰了!
(作者: 責任編輯:劉巍)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