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嵩山五乳峰下半山坡上,有一座石塔,該塔南距少林寺約有800米,西距初祖庵約有600米,孤零零地佇立在半山坡上。由于地處偏僻,再加上如今山坡上植被繁茂,很少有人知道這里還有座古塔。根據(jù)塔上的文字,人們稱這座塔為“蕭光師塔”。
蕭光師塔是座石制單層單檐式墓塔,平面呈六角形,用規(guī)整磨光的青石砌成,高約4米。塔由基臺、塔身、塔剎構(gòu)成,塔身券門朝南,券門上為塔額,塔額上題“蕭光師塔”四個字。在此四字下,還有游人的題銘:“法昌【 】隱同登至此, 元豐己未仲春”14字。元豐己未即北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說明此塔必早于北宋元豐年間。省文物考古專家張家泰從石塔的造型和塔壁線刻圖案考察, 認為該塔不似北宋時期的建筑,許多地方具有隋唐時期的特點。
蕭光何人?
河南省古建專家張家泰曾專門撰文考證此塔,他認為,蕭光師塔本身無銘, 很可能是另刻塔碑的。他認為前些年在少林寺碑林中,發(fā)現(xiàn)一通塔碑, 經(jīng)初步考證,認為即是此塔之銘。該碑立于少林寺山門內(nèi)甫道東側(cè)的東墻邊。向外的一面刻“佛頂尊勝陀羅尼呢”。此碑題“唐少林寺靈運禪師功德碑銘并序”,由“宣德郎試大理評事崔琪撰”,內(nèi)載“上人諱靈運, 蕭姓, 蘭陵人。梁武帝后, 皇考蠢, 貌州恒農(nóng)縣尉。……上人……因游嵩山, 至少林寺, 有始終之意焉;涢_元十有七祀夏五月廿二日, 不示以疾, 泊然而終。……門人堅順, 獨建靈塔于茲山”。下署“天寶九載四月十五日門人堅順建”。碑額刻“寺西石塔, 靈運師墳, 即梁帝皇嗣者也”。
張家泰認為,第一,碑額題字指明靈運禪師塔在寺西,又指明為石塔。碑文也明確記載,塔建在少林寺山上。而在少林寺西,只有三座唐塔,兩座在塔林內(nèi),分別為法玩禪師塔(磚塔)和一座為七級磚塔,除此之外,就只剩下這座五乳峰山坡上的蕭光師塔了。清康熙年間景日昣在其所著《說嵩》中還指出“靈運,梁武帝皇嗣。出家少林,今寺西石塔存焉”。這說明寺西石塔可能就是靈運禪師之塔。
第二,塔碑指出靈運蕭姓,今石塔以“蕭光”名之,很可能靈運禪師的俗名即“蕭光”。從碑文所載,初步肯定寺西石塔即是靈運禪師之塔。其一,碑文明確指出塔建茲山,而此山所有唐塔(包括寺東、寺西),除蕭光塔外,皆為磚塔,而且都有塔銘,沒有互相混淆之疑點(建在山坡上的塔也只此一座,其他都在寺旁平地上);其二, 塔具有許多明顯的隋唐特征,時代上相符;其三,此塔比之同光、法玩諸塔規(guī)模均小,建造上較少雕飾,比較注意節(jié)約工本,這大概與靈運禪師所傳門人較少,財力有限,故只是“門人堅順獨建靈塔”有關(guān);其四,姓氏相符;其五,石塔至清初仍存,業(yè)無崩毀破壞的記載。
因此,確定此塔為靈運禪師塔,應該沒多少異議。
靈運是元珪的弟子,靈運繼承了元珪的“無我無心”的佛教辯證法,又較元珪更為高明。元珪以中國傳統(tǒng)首先去解釋佛教五戒,歸于理性,靈運以中國文人特有的形象感去說明禪空靈。他的弟子堅順評價他是:在禪門“嶷然倬立,以定慧為藏,以涅槃為山,圓通于人地之境,出沒于無涯之域。適來時也,知去順也,今則絕矣!”說他是大醫(yī)王、大禪伯。與猿為友,以鳥為伴,山水之性,即是禪心佛性。如此說來,蕭光是真正體會出了佛教的禪宗三味,達到了真正超脫凡塵的境界。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