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英為本垂典范 遐邇稱頌譽中原
http://m.b6man.com 添加時間:2014/11/27 10:18:50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他是開封近代著名武術教育家,曾廣收門徒,傳播武藝;他是馳名中原的武術大師,不但武功高強,而且武德高尚。他豪爽好客、扶危濟困,有“賽孟嘗“雅號;他聞名武林,澤被鄉(xiāng)里,曾得到清政府的褒獎和老百姓的景仰。民國時期,徐世昌就任大總統(tǒng)時,曾授予他 “鄉(xiāng)國垂型” 的金匾。他就是仇玉書,開封培英武術創(chuàng)始人。2012年11月6日,筆者采訪了開封市培英武術研究會會長賀春嶺,聽他娓娓道來仇玉書的往事。
少林武功學有成
仇玉書字子麟,生于1830年,家境較為富裕,開有煙坊、油坊、藥鋪、糧坊等。仇玉書自幼在家中開辦的“培英簧學屋”學習四書五經(jīng)!堕_封市志》(第七冊)記載:仇玉書14歲時投師少林,是少林寺武僧的俗家弟子。經(jīng)過刻苦練習和潛心鉆研,4年后他學成返鄉(xiāng)。賀春嶺會長說:“仇玉書后來又多次赴少林寺尋師問藝,進一步增進武藝。他不但精通少林拳法,還熟悉諸般兵器,亦善孫子兵法,晚清時期少林寺遭遇劫難時,作為俗家弟子的他曾多次赴少林寺為其解難。”
仇玉書武功廣蓄博納,曾以提步蹬空、墻上掛畫、鐵掃帚腿之技享譽中原武林。仇店原有數(shù)丈高的城墻,圍繞城外有三四丈寬的護城河,他一縱身騰空而起,在空中像跑步一樣,腳點蘆葦,飛身而過。仇玉書因文武雙全,清咸豐年間他考取了祥符縣得武庠生。同治年間,祥符縣在仇店設武場為武庠生會試,仇玉書為監(jiān)試人之一。
在開封武術界,他是當之無愧的武林泰斗,全國各地不少武林驍將,慕名造訪者絡繹不絕,有的結幫而來,有的神秘而至,或白天,或黑夜,或明打,或暗襲,抱著“搬倒大樹有柴燒”的美好愿望而來,帶著頭破血流的慘象和愧意而去。且不說搬倒仇玉書這棵大樹不易,即使想搬倒仇玉書的大徒弟王鳳峨、二徒弟潘文富亦非易事。王鳳峨多年與人較技從無敗績;潘文富有千斤之力,兩臂能夾起兩個數(shù)百斤的石頭不費吹灰之力。仇玉書茶余飯后,與客人或家眷閑聊,常用腳挑起百余斤的石墩邊玩邊聊,談笑風生,習以為常。
他為人仗義疏財,豪俠好客,常有武林志士拜訪切磋技藝。賀春嶺老先生介紹說,光緒九年,洛陽一位王姓拳師,慕名造訪,想與仇玉書比試武藝。仇玉書以禮相待,請對方先出手,洛陽拳師功力老道,步步進攻。而仇玉書連連接招,只招架不還手。王拳師以為仇玉書徒有虛名,便使出看家本領,把仇玉書逼到墻邊,忽然當胸一拳打來,旁觀的人都為仇玉書捏了一把汗,如挨此拳非得受內傷不可。他卻一跺腳,施展墻上掛畫一招,平地躍起一人多高,雙手抓住屋檐的櫞頭,身體懸空貼在墻上,王拳師來不及收招,一拳打在墻上,青磚震裂、鮮血四濺。仇玉書一句承讓了,飛身下來,急忙取來創(chuàng)傷藥為其敷上,連說“得罪”,并挽留王拳師小住數(shù)日。兩人從此成了武林好友,也為開封留下一段武林佳話。
培英傳藝留美名
仇玉書18歲的時候就在朱仙鎮(zhèn)西15里仇店村自己家中的培英簧學屋開始授藝。仇玉書授徒時,學文者以文為主,習武者以武為主,文武皆教。他主張“廣結善緣、有教無類、以德施教、培英為本”。1906年,他在開封州橋廟創(chuàng)辦培英武術學屋,收徒授藝。其弟子黃萬年在開封南關;仇景中、王鳳峨在州橋;孫霽虹在無梁廟;白光昌、宋天良在中牟;陳永清、范長海在尉氏陸續(xù)辦起學屋,弘揚少林武術。
仇玉書對弟子一視同仁,要求嚴格,不準做壞事,不準賭博,倡導戒煙酒。常教誨弟子“為人品德第一,要廣結善緣,勤學苦練,不能偷懶,將來才能成大事”。
武學四卷瑰寶傳
光緒年間,各地慕名投到仇玉書門下者絡繹不絕。1915年8月,仇玉書完成《武備紀略》四卷,印制十幾套分發(fā)給十幾位嫡傳弟子。鄉(xiāng)人李福遂借去觀看后又轉借給山東曹州翟姓武師,幾十年后翟姓武師的侄子來開封做生意時才歸還,但已經(jīng)不是原書,乃翟姓武師請人抄錄,里面謬誤百出。仇玉書為去偽存真,將平生所著的拳譜、槍譜、刀譜、陣法、槍棍實戰(zhàn)法、弓法等分類訂編。
《武備紀略》將武功分為十層:第一層練形,第二層練引氣,第三層練身氣,第四層練內氣,第五層形氣全練,第六層練浮氣,第七層練沉氣,第八層練神氣,第九層練五行,第十層練元氣。
元氣是指丹田之氣,也就是講內練一口氣,說明了習武之人補元氣的重要性。而第十層功夫也就是武功的最高境界。第十層武功的練法為:“元者一也首也,本也始也長也,氣者天賦于人,而人變于天元氣也,人之生死全在元氣,氣散則死,氣聚則生,所以修道之時常伏氣聚于臍下守其氣入生內,元氣不散”!段鋫浼o略》有“二十四路大槍法”、“齊眉棍與槍合一武法”、“刀法”、“六合槍法”、“劍法”、“狼牙棒法”等。實為世上罕見之武功秘籍,為中華武術文化的傳播作出了貢獻。
武德高尚人稱頌
他一生做了許多善事,受到社會各界人士贊頌。清光緒十六年,因支持祥符學子驅逐英人傳教士案,河南巡撫上書陳言,受光緒欽賜錦衣頂戴褒獎。穿著這身官服,無論見多大官員免施大禮。
光緒年間,朱仙鎮(zhèn)商人和外地商人的運糧船行至仇店北地的賈魯河上擱淺,商人和船民受到他熱情照顧,保障安全,食宿數(shù)日。商民為表示謝意,贈送“望眾圭璋”匾額一塊,懸掛在仇店城東門上。1878年,為響應河南巡撫和祥符縣衙號召,他發(fā)動本村大種桑樹養(yǎng)蠶。受到祥符知縣獎勵的“碩德遐齡”匾額,掛在仇宅客房正上方。民國初年,河南部分農村災荒,一些災民逃荒到仇店,他組織人每天用幾口大鍋做飯救濟災民,不少大戶人家和他一起行動。事后人家送“一鄉(xiāng)善士”匾額掛在仇宅大門上方。
他的弟子眾多,武功顯赫者數(shù)十人,人人武功高強,為人正直。 光緒年間經(jīng)會試有武庠生、武舉人,有人參加鏢局走鏢,有人入伍練軍。弟子中知名者有“大力士”潘文福、“鞭王”范長海、“鐵掌”王鳳峨、“鐵腿”孫霽虹、“神彈弓”陳永清等,這些弟子品德優(yōu)良,武功超群,各有絕技。1922年,仇玉書去世后,其弟子80余人為感謝師恩在仇店街上敬立德教碑一通,主碑文為“共被育化”, 豎寫大字為“清邑庠生仇老夫子玉書字子麟德教碑”。 仇玉書為武林事業(yè)殫精竭慮,為培育英才、傳播少林武功、弘揚武術文化貢獻了畢生精力。
(作者: 責任編輯:高曉婷)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