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川縣和汝陽縣交界處,有一條被當?shù)厝朔Q為杜康河的河,當年杜康在此發(fā)明了釀酒法。
傳說當年有一家酒坊,酒坊門上貼著一副對聯(lián):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龍兩盅海底眠。橫批:不醉三年不要錢。這天劉伶駕車來到這里,看到了對聯(lián),心想:這店家也太目中無人了吧!
他走進店里,看到店里有一個鶴發(fā)童顏的老翁,此人正是酒祖杜康。杜康拿出一個小碗,倒上酒端給劉伶。劉伶端起酒碗一飲而盡,喝完還要,杜康勸他不要再喝了,劉伶哪肯罷休,于是連喝三碗。喝完美酒,劉伶興奮不已,但很快就覺得天旋地轉(zhuǎn),連忙回家,往床上一躺就睡過去了。
劉伶的妻子看到丈夫躺在床上一動不動,以為這一回丈夫真的醉死了,于是按照丈夫的要求將其葬于劉家祖墳。
一晃三年過去了。忽然有一天,杜康到劉伶家討要酒錢,劉伶的妻子頓時火了:“原來就是你在三年前把我家相公給灌死的,你居然還好意思來要賬。”只見杜康哈哈大笑:“嫂夫人誤會了,劉伶不是死了,而是醉了,你快領(lǐng)我去見他。”
劉妻將信將疑,帶杜康來到劉家祖墳,掘開墓一看,劉伶面色紅潤,像睡著了一樣。杜康上前輕拍劉伶的肩膀:“劉伶,醒來!”劉伶應聲睜開眼睛,打了個哈欠,吐出噴鼻酒香。
于是,“杜康醉劉伶,一醉三年整”的故事,一傳十,十傳百,一下子就傳開了。
劉伶是魏晉時期人,杜康是傳說中的夏朝人,杜康怎能將劉伶灌醉呢?這個故事的背后還有故事。據(jù)說杜康造酒出名后,消息傳到天宮,玉皇大帝打起杜康的主意,讓其到天庭當酒仙。 劉伶原是王母娘娘的書童,嗜酒成癖。一次,他因偷喝蟠桃宴上的“御酒”,惹得王母娘娘大怒,被貶下界投胎。這時正是魏晉時期,書童投胎到劉家,取名伶。
忽一日,王母娘娘掐指一算,書童下界已到歸期,于是喚來杜康,如此這般交代了幾句,杜康便遵旨下界,依言而行。這樣,“杜康醉劉伶,一醉三年整”的穿越故事,才流行于河洛大地。 如今,在家家會釀酒、人人會品酒的汝陽縣杜康村,杜康河從村中穿過,杜康河東邊有劉伶池,池旁有劉伶醉臥的青石雕像。距該村不遠的七賢村,據(jù)說就是當年竹林七賢經(jīng)常把酒暢飲之處。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