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娑羅樹鏡。 年代:北宋。 形狀:圓形,直徑14厘米,重214克。 出土地點:洛陽
這次說說和佛教有關(guān)的銅鏡——娑羅樹鏡。 娑羅樹鏡上的樹枝繁葉茂,花葉覆蓋了鏡子的上半部。您看,在這面銅鏡上雖然只有一棵樹,但它并非凡樹,而是佛教圣樹娑羅樹,因此這類銅鏡又被稱為娑羅樹鏡。
娑羅樹大有來頭。傳說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是在尼泊爾藍毗尼花園的一棵菩提樹下誕生的。他悟道后用貝多羅樹的葉子寫佛經(jīng),寫出來的佛經(jīng)便被稱為貝葉經(jīng),是佛教圣物。后來,他在印度城外一片茂密的娑羅樹林中涅槃。因此,娑羅樹與菩提樹、貝多羅樹被佛家合稱為“佛國三圣樹”。
不過,這只是其中一種說法。有人認為娑羅樹就是七葉樹,很多佛教寺院都種植了這種樹,杭州靈隱寺、北京臥佛寺等都有千年以上的七葉樹,我市的白馬寺也有這種樹。
這種樹和洛陽有著極深的淵源。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北宋文學家,他在《洛陽名園記》中提到,苗帥園中有兩棵七葉樹,“對峙,高百尺,春夏望之如山然”。
還有一個現(xiàn)象頗有意思。在孔祥星、劉一曼伉儷編的《中國銅鏡圖典》中,此鏡被稱為花云紋鏡,作者點明“河南洛陽出土了好幾面類似的鏡子,基本布局相同,主要在花瓣及云紋上有所變化”。
娑羅樹和娑羅樹鏡與洛陽的關(guān)系遠不止如此。文物學會青銅器研究分會理事、洛陽文物學會原副會長孫維琰說,他收藏了數(shù)面娑羅樹鏡,全部出土于洛陽,目前我國發(fā)現(xiàn)的娑羅樹鏡也大都出土于洛陽。
這是怎么回事?“其實很簡單,你想想白馬寺就明白了。”孫維琰說,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佛教“祖庭”和“釋源”之稱。現(xiàn)今在登封縣永泰寺里,就有一棵娑羅樹,這棵樹據(jù)說是和白馬寺有極深淵源的印度僧人攝摩騰和竺法蘭,從當時的鴻臚寺(今白馬寺)移植到永泰寺的,距今已有千年歷史。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