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德高望重。
【人物】富弼。
【釋義】德,即品德;望,即名望、聲望,也指有名望的人。德高望重指品德高尚,聲望很高。多用于稱頌年長而名望高的人。
【出處】宋·司馬光《辭人對小殿札子》:“臣竊惟富弼三世輔臣,德高望重。”
“德高望重”是與北宋大臣富弼有關(guān)的成語之一。富弼,字彥國,北宋洛陽人,官至宰相。八十載悠悠歲月,四十年官宦生涯,富弼的人生長河可謂波瀾壯闊,故事頗多。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富弼出生于洛陽。雖然家境貧寒,但他從小勤奮好學、知識淵博、為人豁達,年少時就被世人譽為“洛陽才子”。
范仲淹見過富弼后,不禁贊嘆說:“富弼真可謂輔佐帝王的賢才。”范仲淹還把富弼所寫的文章拿給王曾、晏殊看。后來,晏殊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富弼。 富弼26歲時踏上仕途,此后為官40多年,他對國家竭誠盡忠,先后擔任過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成為天子倚重、百官敬仰的名臣。
仁宗慶歷二年(公元1042年),北方的遼國在邊境駐扎軍隊,要求宋朝割讓關(guān)南(約今河北省白洋淀以東的大清河流域以南至河間縣一帶)的大片領(lǐng)土。朝廷命富弼前去談判。富弼不顧個人安危,深入敵營,慷慨陳詞,成功維護了國家利益。
據(jù)說,富弼曾先后兩次奉命出使遼國,第一次上路,正逢女兒得病去世;第二次上路,小兒子剛剛出生,他都沒有回家看上一眼。歸來后,朝廷為了褒揚富弼的功績,授予他許多要職,他都謙遜地再三辭謝,不肯就任。
慶歷八年(公元1048年),黃河大決口,洪水泛濫成災。當時的富弼遭到政敵的讒言誹謗,被排擠到青州為官。見災情嚴重,富弼立即騰出公、私房屋十多萬間來分散安排災民,并出榜向當?shù)匕傩漳技Z食。他把募集來的糧食和官倉中的全部存糧,都運送到各災區(qū)散發(fā),因此民間頌聲載道。宋仁宗趙禎特派使者前來慰勞,并授任他為禮部侍郎,富弼卻辭謝說:“這都是臣應(yīng)盡的職責。”
富弼為人謙恭慈和,即使后來當了宰相,也從不以勢傲人。無論下屬官員或平民百姓前來謁見,他都以平等之禮相待。 年老退休后,富弼長期隱居于洛陽。一天,他乘坐小轎外出時被路人發(fā)現(xiàn),眾人紛紛跟隨圍觀,熱鬧的集市頃刻之間空無一人。司馬光因此稱頌他“三世輔臣,德高望重”。
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80歲的富弼在洛陽病逝。他死前給神宗上書:“現(xiàn)在朝中多有投機鉆營的小人,非國家之福,應(yīng)予以廓清。”神宗讀后十分哀痛,輟朝三日,出祭文致奠,贈太尉,謚文忠。隨后富弼配享神宗廟宇。宋哲宗上臺后,又親篆碑額“顯忠尚德”四字,請大學士蘇東坡撰文刻之,對這位名相和外交家的一生給予肯定。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