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活,實際上是一種來料加工的活計,干活的人掙的是辛苦錢。1964年前后,我印象中洛陽城幾乎家家都在做這種活計。當時的有錢活是紡麻繩,因為老街東頭有一個麻袋廠,這個廠生產(chǎn)麻袋和麻繩。廠里來了粗麻,成捆的,一捆有幾百斤,大家領麻時,以家為單位登記,加工好了,再到廠里交麻繩,按斤計價。一斤麻繩的加工費,也就兩毛來錢。
紡麻繩分好幾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是把麻浸濕,要濕透,這樣麻才結實耐劈。第二道工序是紡麻線,線的粗細如大米粒,干活的人一手搖紡車,一手續(xù)麻,和紡棉花一樣。記得家里的手搖紡車上系了一個油瓶,那是用來給紡車上油的。紡車全靠木軸在立木的孔里轉(zhuǎn)動,很原始。麻線在錠子上慢慢地就被紡成了穗子,錐形的。第三道工序叫“合繩”,是把麻線穗子合成比鉛筆稍細些的麻繩,合時要把穗子上的粗麻線掛在木柱上或墻上,然后在紡車上紡上勁兒,上了勁兒的麻線有了扭力,就可合成繩子了。這種繩子送到廠里可以編麻袋,也可做成粗麻繩。
做這種活很累,那時家里有兩輛紡車,祖母和母親一人一輛。祖母要操持一大家子人的三頓飯等家務,母親要上班,所以她們一般在晚飯后紡麻繩,一直紡到深夜。
我聽妻子說,她家也干過一兩年有錢活,是給位于東車站附近的市外貿(mào)倉庫砸核桃。核桃領回家,砸一斤,加工費只有幾分錢(那時候五分錢加二兩糧票就能買到一個白蒸饃)。妻子說,當時她年紀小,想吃核桃,但又不敢,怕交不夠量。一斤核桃出多少核桃仁,是有規(guī)定的。
有錢活適合婦女做,它不受時間限制,可以隨時做,隨時放下。有錢活把老街婦女的母愛和堅忍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為了家庭,再苦再累她們也心甘情愿。祖母和母親粗糙的雙手上布滿了裂口,我現(xiàn)在憶起還淚涔涔的。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