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在輝縣的第一個君主凡伯
http://m.b6man.com 添加時間:2014/10/20 15:12:41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西周王朝建立后,實行了分封制度,由于周公(姬旦)特殊的政治地位,周公的8個兒子均受到天子的分封,他的第3個兒子瞵被封到了凡國。凡國都城位于現(xiàn)在輝縣市北云門鎮(zhèn)的后凡城村,凡國的君主為世襲制,繼承其爵位的歷代君主,后世一律稱其為凡伯。
凡國的第一任凡伯,姓姬,名瞵。凡是封國名,伯是爵位,瞵是人名,因之被稱為伯瞵。姬瞵是周武王姬發(fā)的親侄兒。他的父親叫姬旦,是周代第一位周公,也是西周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圣”,儒學先驅。
姬瞵的叔叔周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姬誦年幼,就由姬瞵的父親周公旦主持國家朝政。
根據(jù)資料考證,伯瞵八兄弟始封于周成王二年(前1041年)。凡國故城遺址位于輝縣市北云門鎮(zhèn)后凡城村東南地,城墻為土筑,今遺址猶存。唐朝曾在此設凡城縣。他的子孫便以國為氏,是為凡姓、范姓。后來,凡氏避秦亂,添水為汎(泛)。
因為凡國存在于西周時期,歷史太過久遠,留下的文字資料非常少,所以很多詳細情況已無法考證,僅限于文獻中的片言只字。這樣就導致后來的文獻記載也非常簡單,甚至產生謬誤。如輝縣舊志上就錯誤地記載凡伯為周公的次子,有的文獻甚至張冠李戴,將凡伯與君陳視作一人,這都源于史料沒有確切記載清楚和族譜資料缺乏的緣故。
凡國自伯瞵開始,歷代凡國君主的名字已無從考查,但是歷代凡伯均為周代王室卿士。周厲王時期的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于治理國事,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墒,周厲王專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shù)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后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成語不可救藥就是出自凡伯。
公元前841年的一天,國人發(fā)生暴動,周厲王逃到遠離都城的彘后,派凡伯回都城鎬京探聽消息。凡伯見暴動已經平息,就和周公、召公商議,準備接周厲王回都復位。但是,人民對周厲王十分憎恨,堅決不允許他回來。周厲王無可奈何,只好在彘定居,凄涼地度過了14年后病死。
西周末年的凡伯一如其先輩,《詩經》中的《板》、《瞻卬》、《召旻》皆為此時的凡伯所作。其中《瞻卬》寫幽王寵幸褒姒,黜退賢良,導致邦亂民困,公開諷刺、進諫昏庸無道的周幽王,揭露了最高政權集團的腐敗黑暗,表達了深沉的憂國憂民之情,力求挽救走入寄途末路的周王朝。
《左傳•隱公七年》載,當初戎人到洛陽王城朝見周王,凡伯為王室公卿,收了戎的財禮卻未以貴賓之禮款待,得罪了戎人。公元前716年,凡伯奉王命出使魯國,返回時經過楚丘(山東曹縣東南),遭到了戎人的襲擊和劫持。此后,凡伯便不見于《春秋》經傳。春秋早中期,北方狄戎一度相當活躍,凡國可能就在此時被懷恨在心的戎人所滅,凡國從而成為了衛(wèi)國的凡邑。以上資料表明,凡國從設立到滅亡歷經300余年的歷史。
據(jù)史料記載,凡國滅亡后,凡國君主流亡到楚國作寓公!肚f子•外篇》田子方第二一,記有凡伯與楚王的一段對話,說楚王與凡國之君坐在一起閑聊,不一會兒工夫,楚王左右的仆人多次來講“凡國已經滅亡了”。凡國之君說:“凡國滅亡,不足以使道喪失。既然凡國滅亡不足以使道喪失,而楚國的存在也就不足以讓道存在。由道的高度來看,可以說是凡國并不曾滅亡而楚國也不曾存在的。”
(作者: 責任編輯:高曉婷)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