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說,腹有詩書氣自華。然而,在許多人心目中,最能展現(xiàn)嵇康風度與氣質的,莫過于其柳下鍛鐵。
史書記載:“向秀常與嵇康鍛鐵于洛邑。”俗話說,世上有三苦:撐船、打鐵、磨豆腐。與那些上不了馬,開不了弓,只能袖手談玄學的名士不同,嵇康不僅能寫詩作文、談玄論道,還經(jīng)常與向秀一起打鐵,通過這種體力勞動自食其力。于是,魏晉就出現(xiàn)了兩種在中國士大夫階層中最為難得的風姿:一是嵇中散打鐵,一是陶淵明采菊。
嵇康打鐵的地方,史書有明確記載,在洛陽郊外。 嵇康自正始七年(公元246年)到洛陽后,便在其寓所后的一棵柳樹下開起鐵匠鋪,并引來洛河水,筑了一個小水池淬火。嵇康打鐵的地方叫柳林,在今瀍河東岸馬坡一帶,屬于瀍河回族區(qū),但現(xiàn)在已找不到任何遺跡了。
老城倒有一個柳林街,位于瀍河西岸,包括柳林街、柳林南街、柳林東街、柳林西街。由于老城是金代修建的,所以,柳林街和嵇康打鐵的柳林應該不是一個地方。但兩個柳林一個在瀍河東岸,一個在瀍河西岸,兩者應該有一定的關系。
從這個角度看,若把柳林東街、柳林西街、柳林南街分別改為嵇康東街、嵇康西街、嵇康南街,似乎更合適一些。 正始七年,是嵇康較為幸運的一年:他到洛陽沒多久就被皇族看中,很快成了曹家的上門女婿,迎娶曹魏宗室女長樂亭主為妻,官拜郎中,后又遷至中散大夫,人稱嵇中散。
夫人的情況,嵇康從來沒有在作品中提及,但正是這個女人改變了他的一生。嵇康的夫人曹璺(wèn),與嵇康育有一兒一女。據(jù)說,曹璺最初鐘情的是三國時期著名的科學家馬均。當時,馬均在都城洛陽做小官。洛陽城西有一大塊坡地,老百姓想在那里種菜,但因地勢高無法引水灌溉就一直荒著。馬鈞知道后,經(jīng)過反復研究,制造出了翻車,把河水引到坡上,老百姓終于遂愿。
嵇康為什么這么快就被曹魏皇室看中選為東床快婿?1000多年來,人們對此爭論不休,直到今天依然是個謎。歷史告訴我們,嵇康打鐵,不僅打出了風姿,還打來了美滿婚姻。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