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族后裔成客家人
http://m.b6man.com 添加時間:2014/9/18 11:02:48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宋朝結(jié)束,客家民系形成,漢民族得以更廣泛播衍。這就是歷史!”9月15日,開封市博物館青年文史學(xué)者蓋偉說。
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北宋國都開封,一代帝都?xì)в谝坏。金兵虜獲了宋徽宗、宋欽宗,以及趙氏皇族、后宮妃嬪、勛貴、朝臣和大批工匠等北上。僥幸?guī)П谕獾目低踮w構(gòu)在南京(今商丘)稱帝,即為宋高宗。宋高宗不敢揮師北上,而是向南“巡守”。皇帝帶頭南渡,臣民更不用說了。10多年間,數(shù)百萬民眾追隨宋高宗渡江南遷。這次遷徙就是客家人歷史上第三次大遷徙。
南宋末年,元兵大舉南下,杭州陷落,宋端宗打算避難泉州,而泉州守臣公開投元,趙氏宗親3000多人慘遭屠殺,其余趙氏改稱黃、吳、辜等姓向閩西山區(qū)潛逃,后流散至閩、粵、贛客家聚居地區(qū)。這支趙氏逐漸融入客家民系。
元至元十六年、南宋祥興二年(公元1279年),宋朝軍隊與元軍在崖山(今廣東新會)進(jìn)行大規(guī)模海戰(zhàn),宋軍全軍覆滅。大臣陸秀夫背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后,跳海殉國。包括南宋遺民和趙宋皇室子弟在內(nèi)的10余萬民眾流亡閩、粵、贛、瓊各地,部分趙姓皇室逐漸融入客家先民之中。
趙氏南遷后,其后人轉(zhuǎn)變?yōu)榭图胰说那闆r大致如下:宋朝宗室分為太祖(趙匡胤)支派、太宗(趙光義)支派,魏王(趙廷美、趙匡胤四弟)支派。
太祖(趙匡胤)支派又分為燕王(趙德昭)支派和秦王(趙德芳)支派。燕王支派在北宋末年,因外放做官而遷居安徽、湖北、四川、福建、江西、廣東等地,其后人一部分融入客家先民之中。秦王支派遷居浙江、福建,其后人一部分也成了客家人。
太宗(趙光義)支派宗室隨徽、欽二帝被擄往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西北),在東北廣大地區(qū)播遷繁衍。后有趙姓移居江蘇常熟、江西上饒。南宋滅亡時散逃至廣東潮陽、臺灣澎湖等地,并在閩、粵一帶繁衍。
魏王(趙廷美)支派遷徙江蘇昆山、溧城,浙江秀水,福建汀州等地,其后人一部分也成了客家人。
自宋代趙氏南遷之后,趙姓客家人遍布東南方各地,后來又逐步開始向海外播遷。
(作者:呂樹建 責(zé)任編輯:高曉婷)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