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這樣的人,說話不是為了讓你懂的,而是為了顯示自己有學問:你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幾種寫法嗎? 孔乙己是魯迅小說里的人物,F(xiàn)實中的某些人,比孔乙己更能轉(zhuǎn)文,比如上廁所不說上廁所,而說出恭甚至更衣。
洛陽的服裝店里大都有更衣室,為的是讓人試衣裳。一般人不會在廁所里更衣,更不會有人在更衣室里方便。 可是在1000多年前,有人就在廁所里更衣,這個人是石崇。石崇乃西晉時洛陽城首富,錢多得花不完,把蠟燭當柴火燒,絞盡腦汁地“作”。相傳,他家的廁所比別人家的臥室還華麗,天天熏香。就這他還嫌有臭味兒,每去一回廁所,就換一套衣服。不光自己換,客人借用他家?guī),他還逼著客人換,搞得大家上廁所像進澡堂子,渾身不自在。
可石崇是超級富豪,他的生活習慣,是有錢人的“風向標”。他在廁所里更衣,有錢人就紛紛效仿,更衣就成了上廁所的代名詞。 以更衣指代上廁所,雅是雅,但太矯情——窮小子蹲臭茅坑,非說更衣,沒準兒會被聽不慣的人踹到茅坑里去。所以平民基本不用這個詞。
出恭比更衣的使用頻率稍高。讀過一些書的人,或是?垂叛b電視劇的人,多半知道此詞的含義。 據(jù)史料記載,元、明兩代,科舉考場紀律嚴格,考生內(nèi)急的時候,必得先領(lǐng)一塊牌子才能上廁所。牌子上寫著“出恭入敬”,意思是出入都要遵守紀律、禮貌恭敬,不要打擾到他人。
由于領(lǐng)牌子的目的是方便,大家便取“出恭入敬”的前兩個字,作為上廁所的代稱。后人引申其意,大便、小便是“大恭”“小恭”,放屁是“虛恭”,馬桶自然是“恭桶”了。“如”有“到、往”的意思,如廁就是到廁所去,至于去廁所是方便還是替人遞衛(wèi)生紙,悉聽尊便。
《左傳》里有如廁的早期記載:“(晉景公)如廁,陷而卒。”晉景公上廁所,掉進糞坑死了。說話不分對象,滿口之乎者也,弄得旁人聽不懂,有被罵為神經(jīng)病的風險。所以,聰明人都是一顆紅心兩手準備:對著雅人,說上洗手間;對著俗人,就說解大便。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