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魏晉到唐宋,蔡姓人幾次南遷。開封蔡姓的南遷史,是客家人遷徙史的一個縮影。
“在史學界,開封蔡氏有濟陽蔡氏和陳留蔡氏兩種說法,其實這兩個蔡氏是同一個蔡氏。”8月20日,開封市博物館陳展部主任、文博專家史愛君如是說。漢初,設置濟陽,屬陳留郡(今開封陳留)管轄。西晉惠帝時,設置濟陽郡(今蘭考縣東北),與陳留郡分治。蔡氏一族人才輩出,著名的有蔡邕、蔡琰(蔡文姬)、蔡睦、蔡謨等。
蔡邕, 陳留郡圉(今河南省開封市圉鎮(zhèn)鎮(zhèn))人,東漢時期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創(chuàng)“飛白”書體,對后世影響巨大。蔡琰是蔡邕的女兒,也是著名文學家,其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憤詩》等 。曹魏時期,蔡睦官至尚書,蔡氏成為濟陽第一望族。蔡謨是蔡睦的四世孫,東晉時期重臣,與諸葛恢、荀并稱為“中興三明”,又與郗鑒等八人并稱為“兗州八伯”。受“永嘉之亂”影響,蔡謨率領族人舉家南遷,蔡氏后人尊稱其為“渡江鼻祖”“南遷始祖”。蔡謨有二子,長子蔡邵,曾任永嘉太守,家族遷往福建。蔡氏的第二次遷閩,是在唐乾寧四年(897年),濟陽蔡氏后裔鳳翔節(jié)度使蔡爐避亂遷居福建建陽。
北宋時期,濟陽蔡氏也是望族,著名的有蔡襄、蔡京、蔡卞家族。蔡用元是蔡謨的后裔,蔡襄是蔡用元的第六世孫。這支蔡氏的后裔在蔡用元的帶領下相繼播遷到福建泉州、晉江、仙游,廣東,海南及港、澳、臺,乃至世界各地。蔡襄,是北宋著名書法家,權(quán)相蔡京的從兄,曾任開封知府。蔡襄書藝高深,是“蘇、黃、米、蔡”四大書家之一。蔡卞是蔡京之弟,北宋宰相,與蔡京同登進士榜。
北宋到南方開基的還有蔡源家族。蔡源是北宋進士,宋徽宗特許配其宗室長女,人稱“郡馬”。靖康之變后,蔡源舉家隨宋高宗遷往臨安(今杭州),其后代或遷到安徽鳳陽、亳州,或遷福建、廣東等地。
明末,鄭成功收復臺灣,閩南蔡姓族人赴臺灣云林、屏東等地墾殖。清初,南安蔡為謝、蔡廷、蔡構(gòu),漳州蔡玉昆、蔡五常等蔡氏族人入臺開墾。至今,臺灣蔡姓人口已超過60萬,集中分布在嘉義、高雄、臺北、云林等地。
中原是根,開封是家。為緬懷先祖、加強聯(lián)誼,臺灣島內(nèi)多地成立了以“濟陽堂”命名的宗親會。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