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東京城皇城遺址,位于開封龍亭公園附近,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宋東京皇城遺址始建于后周顯德三年 (公元956年),北宋定都于此后,經(jīng)過多次修筑。近日,記者跟隨對地方文化史頗有研究的劉海永來到龍亭公園北宋皇城北墻遺址,探訪北宋皇城的歷史。
劉海永告訴記者,皇城,又稱皇宮、宮城、大內(nèi)和禁中等,是北宋時期皇帝的議事殿閣和寢宮所在地。經(jīng)過考古勘探發(fā)掘,已確定北宋東京皇城遺址大致位于今開封龍亭大殿前潘、楊湖一帶;食浅蕱|西略短、南北稍長的長方形,四墻總長2500米左右;食枪脖儆辛T,其中宣德門是皇宮正門,高大雄壯,威嚴壯麗,因是高大門樓,故亦稱宣德樓。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封文物考古隊在今開封新街口附近探出了一處早期門址,后經(jīng)勘探驗證,該門址就是宣德門遺址。
“北宋皇城的前身,最早是唐代宣武軍節(jié)度使的衙署,五代后梁在衙署的基礎上建后梁皇宮——建昌宮,后晉把建昌宮改建成大寧宮,后漢、后周均以大寧宮為皇宮,到了北宋時期在大寧宮的基礎上擴建北宋皇宮——大內(nèi)。”劉海永告訴記者,宋太祖趙匡胤定都開封后,于建隆三年(公元962年)下詔擴建皇城,使其擴至“周圍五里”,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將原先版筑的皇城土墻外包以磚,為京城三道城中唯一的一道磚墻。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攻破開封,皇城遭到破壞。
記者在龍亭大殿后面見到了北宋東京皇城北墻遺址,青磚壘砌的象征性的城墻仿佛在訴說著汴京的滄桑。
近年來,皇城北墻遺址位置已被探出,略呈一條直線。墻基東起原豆制品廠北部,自東向西經(jīng)龍亭大殿后墻處,止于龍亭公園西墻附近。全長約570米。城墻殘寬約12米,頂部距今地表深6米左右,其上為周王府紫禁城北墻所疊壓。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