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7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正式命名西平縣為“中國嫘祖文化之鄉(xiāng)”。同年10月,該縣隆重舉行“中國嫘祖文化之鄉(xiāng)”、“中國嫘祖文化研究中心”授牌儀式。
據了解,自成功申報《嫘祖祭典》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后,每年農歷三月初六嫘祖生日這一天,西平縣都會舉行隆重的嫘祖拜祖活動,吸引了海內外的炎黃子孫到西平尋根祭祖。
據《史記》記載,黃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為妻,嫘祖最早開始養(yǎng)蠶,為“嫘祖始蠶”。據《通鑒外紀》記載:“西陵氏之女嫘祖為帝之妃,始教民育蠶,治絲繭以供衣服。”《路史》則稱:“伏羲化蠶,西陵氏始養(yǎng)蠶,故《淮南蠶經》云‘西陵氏勸蠶稼,親蠶始此’。” 《隋書•禮義志》在商代的甲骨文中,不僅有“桑”、“蠶”、“絲”、“帛”等字,而且從桑、從蠶、從絲的字多達105個,這充分說明了在商代以前,已經有絲制品。
嫘祖最早植桑養(yǎng)蠶和繅絲制衣,使人們告別了赤身裸體的時代,她與黃帝一起開創(chuàng)了中華男耕女織的農耕文明,被譽為“人文女祖”。
由于幾千年男權社會形成的文化傳統(tǒng),對嫘祖在中國歷史發(fā)展中的貢獻和所處的地位重視不夠,嫘祖文化研究幾乎處于空白,嫘祖生于何地也眾說紛紜。專家學者經過到西平董橋新石器文化遺址實地考察、研究、探討后認為,西平縣從地域、文化上都符合嫘祖故里的基本條件,是古西陵國的所在地,嫘祖故里就在今天的河南省西平縣。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魏嵩山指出:“黃帝之妻西陵氏嫘祖的生地及故里應在今河南省西平縣。”
嫘祖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正妃(《史記•五帝本紀》曰:“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西平古為西陵(《水經注》載“西陵平夷,故曰西平”,因此專家認定:西平縣呂店鄉(xiāng)的董橋遺址就是嫘祖故里。
嫘祖故里的認定,對西平縣作為絲綢起源地納入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西平縣為絲綢文化之鄉(xiāng)的申報,以及全面開發(fā)嫘祖人文旅游資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專家學者在研討中還認為,嫘祖文化是炎黃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加大對嫘祖文化的研究與宣傳開發(fā)力度,對增強海內外炎黃子孫的認同感,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促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促進中部的旅游事業(yè)發(fā)展及經濟振興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嫘祖文化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寶貴遺產和精華,它屬于華夏上古文化、根文化的范疇,是世界絲綢文化的寶貴財富,是炎黃文化、巴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東方女性文化的光輝典范。這一文化品牌在國際國內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嫘祖一生為民謀利、甘于奉獻、以身垂范、勤勞勇敢、百折不撓、寬厚仁慈、、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和勤勞、善良、仁愛、智慧、正義等高貴品質,同樣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