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1008---1057年),字漢臣,汾州西河(山西汾陽)人,北宋仁宗時期著名的將領(lǐng)。狄青出身貧寒,從小就苦練武功,年紀輕輕便練就了一身超人的武藝。16歲時,因為他的哥哥與鄉(xiāng)人斗毆,狄青代兄受過,被“逮罪人京,竄名赤籍”,開始了軍旅生涯。狄青雖然出身寒門,可是志向卻不低,發(fā)誓要憑自己的才能做一名真正的大將軍,為國效力。在當時一伙地位低下的士兵當中,狄青以這樣的言談舉止,自然受到周圍士兵的挖苦諷刺,但是狄青不以為然。還勉勵自己要多多努力,以實際行動讓人信服,最終成為一名大將軍。
建功立業(yè)的機會終于來了。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黨項族首領(lǐng)李元在西北稱帝,建立夏國。不久。西夏兵進攻保安。保安的宋軍多次被西夏兵打敗,不得已,宋廷從師挑選兵力戌邊,狄青主動請纓,任延州指揮使,當了一名低級軍官。
在戰(zhàn)爭中,狄青作戰(zhàn)勇猛,多次充當先鋒。他每逢上陣,先換了一身打扮:把發(fā)髻打散,批頭散發(fā),頭上帶著一個銅面具,只漏出兩只炯炯的眼睛。他手拿一只長槍,沖在最前面和敵人拼殺,多次打退了敵人的進攻。士兵們被狄青這種頑強戰(zhàn)斗的精神所感動,而那些蠻橫的西夏兵一聽到狄青的名字,總是膽戰(zhàn)心驚,退避幾分,還沒有交戰(zhàn)就先在勇氣上輸了一截。由此宋軍扭轉(zhuǎn)了頹勢。狄青因為作戰(zhàn)勇敢,永不怯陣,所以名聲大震,官職提升了四級。宋仁宗想把遞青召回京城,親自接見。后來由于西夏兵再次進犯,仁宗只好命人將狄青畫像帶回朝廷。
以后幾年里,西夏兵不斷在邊境各地進犯,宋軍多次與之交戰(zhàn)。狄青前后參加了二十五次大小戰(zhàn)斗,受了八次箭傷,但從未打過一次敗仗。
狄青的行為得到了一些將領(lǐng)的賞識。范仲淹就連連贊嘆狄青說:“狄青真是國家的良將之材,應(yīng)該受到培養(yǎng)和重用,使他能有一個更好的用武之地”。并專門送給狄青一部《左氏春秋》,語重心長地對他說:“作為一個年長的人,我希望你能長材,所以想勸你把這本書認真地讀一讀。因為領(lǐng)兵作戰(zhàn),如果不懂得古今的用兵方法,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是難以擔當軍事重任的”。接著,他還介紹狄青讀一些書。
狄青聽從了范仲淹的勸告,抓緊一切閑余時間來閱讀兵書。由于狄青出身在貧苦農(nóng)家,從小沒有受過正規(guī)的教育,文化水平很低,讀起書來十分費勁。再加上他十幾歲就參軍作戰(zhàn),東奔西跑,根本沒有養(yǎng)成讀書的習(xí)慣。所以剛開始閱讀這部書,總是靜不下心來。但是狄青并不自暴自棄,而是盡力約束自己坐下來讀書,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虛心向別人討教。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狄青終于把秦漢以來的將帥兵法通讀了幾遍,成為一個既滿腹韜略,又勇猛善戰(zhàn)的一名將領(lǐng)。后來,宋仁宗把他調(diào)回京城,擔任馬軍副都指揮。
公元1052年,位于宋朝西南地區(qū)的儂智高發(fā)動了叛亂,宣布脫離宋朝控制,建立大南國,自稱仁惠皇帝,招兵買馬,攻城略地,一直打到廣東。宋仁宗十分恐慌,先后派張忠、蔣偕二將前往討伐叛軍,但是由于指揮不當大敗而歸,損失了不少士兵。就在舉國騷動,滿朝文武惶然無措之際,僅作了不到三個月樞密副使的狄青,毛遂自薦,懇請仁宗給自己一次為國效力的機會。他甚至向皇上立下一份軍令狀:“狄青本來就是行伍出身,我義不容辭擔負著保家衛(wèi)國的職責(zé),我愿意帶兵前去平定叛亂,不殺叛賊,甘愿軍營受斬”。仁宗聽了狄青的一番肺腑之言,十分感動,立刻命令狄青掛帥出征。
狄青果然不負仁宗所托,到陣前首懲治了戰(zhàn)斗不力的將領(lǐng),整頓了軍紀,使得宋軍士氣為之大振。后來又經(jīng)過和儂智高叛亂軍隊的一番苦戰(zhàn),終于取得了勝利,收復(fù)了
按照宋朝兵制,士卒地位十分低賤甚至連普通囚犯都不如,要像被處黥刑的罪犯一樣在臉上刺字,用來防止士兵逃跑。狄青十幾歲就來到軍營,臉上自然也有刺字,這說明了他的出身低賤,可就是這樣一位士兵,最后卻升為樞密使,的確十分不易。在狄青升為樞密使后,宋仁宗覺得將軍臉上有刺字可能會被人笑話,有損于狄青的威嚴,所以就勸狄青用藥水把臉上的刺字去掉?墒堑仪鄨(zhí)意不肯,他誠懇的對仁宗說:“陛下不嫌我出身低微,按照戰(zhàn)功把我提到這個地位,我很感激。至于這些黑字,我寧愿留著,一是為了表示陛下的英明,二是為了時刻讓自己戒驕戒躁,三是為了激勵后人建功立業(yè)”。仁宗聽了十分高興,就不再提讓狄青除去刺字的事。直到去世時,狄青臉上的刺字仍然清晰可見。
后來,因為狄青功勞太大,遭到朝廷大臣的嫉妒。仁宗也對他在這種猜疑,嘉佑元年(1056年)八月,僅作了四年樞密使的狄青終于被罷官,到陳州為官去了。狄青到陳州之后,不到半年,發(fā)病憂郁而死,年僅49歲,在他去世后,仁宗對他的態(tài)度有所改變。為他發(fā)喪,贈中書令,并賜予謚號武襄。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zé)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